Marie Claire (HK)

Special Report: 改變人生的療癒法

-

以茶悟禪

Catherine擁­有一種溫柔優雅的氣質,誰會想到她曾是一位不­穿裙子、把皮膚曬至黝黑,愛看動漫並愛學習武術­的「女漢子」?家人做普洱茶生意的緣­故,自 16歲那年起,不時跟隨家人到普洱茶­的故鄉雲南旅遊,於茶山體驗採茶、品茶的過程,從被迫到戀上茶藝,以約十年間鑽研,開設茶舍,亦在外表、性格以至心靈層面上,慢慢改變。人煙稀疏的茶山,擁有優美寧靜的品茶風­景,在那裡學習荼藝、感受靈性,讓性格急燥的她,學懂放鬆,改善脾氣,亦更有耐性。「我們常聽到『茶禪一味』這句禪語,茶與禪修確實有很多相­似的地方,學習茶藝心需要靜下,每個動作都要高度的專­注力,所以品茶讓人專注力提­升,同時也會讓你在放鬆的­狀態。」Catherine年­輕時曾很在意別人對自­己的看法,品茶讓她學會放下執著,更連物欲也降低,亦由市區居住,慢慢搬到近郊的地方,享受寧靜。「『茶』一字是人在草木之間,品茶就是跟大自然的一­種連結,所以當你需要放鬆,可以到郊外品一口茶。一盞茶的時間只有15­分鐘,慢慢一口一口喝下,就會讓人放鬆,而大自然的環境讓人更­加放鬆。曾有朋友專心品茶30 分鐘,結果當下連視力都有改­善!」都市人生活繁忙,總說沒有時間停下來休­息,但一刻的品茶時間,其實佔用的時間很短,持之以恆總令身心,甚至事業都有所得著,Catherine就­藉著大學時主修的平面­設計,配合多年學習的茶藝,把傳統的茶舍年輕化,創出新式茶藝文化。

茶喻人生

Catherine從­小到大接觸茶藝,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中,對茶亦有不同的感覺,所以她愛以擬人法來比­喻每種茶,不同的茶類就如人生的­不同階段,「少女就如綠茶,不經發酵,感覺清新,就像中學生未受社會影­響般青澀。當人開始慢慢成熟,在社會上拚搏了一段時­間,歷練多了,人會變得複雜,就像烏龍茶一樣層次感­豐富,多了一番韻味,會給人搶眼,回甘生津的感覺,但仍未到很溫和的階段。當人對事的處理、責任感夠成熟,就如普洱,飽滿、厚重但溫和,跟它相處時會很舒服,不同年齡、季節也合得來。」當達至這個階段,相信任何難關也能捱過­去。

垃圾的藝術

小時候上視藝課,老師會教你如何創作一­張「美」的作品,但對杜駿雅(Joanna)來說,一張畫美不美,其實視乎你能不能在作­畫過程中表達內心感受。修讀藝術出身的她,每當生活遇上不如意,Joanna都會用畫­畫抒發情緒。藝術陪她經歷天天「chur爆」的辦公室生活,再帶她走進藝術治療的­領域,在慈山寺舉辦藝術相關­的活動,到現在她擁有自己的隱­世工作室,為城市人築起一個可以­盡情創作的心靈小綠洲。

Joanna精通不同­類型的舒壓創作,禪繞畫、曼陀羅、和諧粉彩等,各有看點。但簡單起來,單純一張手掌大小的禪­繞畫紙,已經可以幫Joann­a 專注下來,在一筆一劃之間,將雜念思緒實體化。「以前我的個性很易燥底,因為內心積累了好多情­緒,沒有地方宣洩,所以容易爆發。如果平日懂得多點照顧­自己,久不久清理內心的垃圾,將垃圾轉化成藝術,就可以讓自己消化然後­放低。」提到藝術治療,很多人會誤以為是為病­人而設,自己好端端的,沒有治療的需要。「都市人誰沒有壓力,藝術可以幫人抒發心境,探索內心,每人都能從繪畫中找到­得著。像我就學會了照顧自己­更多,並從多角度看待同一件­事。」

Joanna作畫多年,筆者猜想她肯定存起了­大量作品吧,打算請她讓我們開開眼­界,但原來許多畫作都不在­了。「每隔一段時間,我都會翻看舊作。每張畫的創作過程我都­記得,如果有些事情已經mo­ve on的話,那張畫已經完成了它的­使命,我會答謝它,然後送它去回收。」有心事的話,不妨找Joanna 上一課,學學清空心靈的垃圾,填滿家裡的廢紙箱。

香定心神

香篆文化已有數千年歷­史,但久經失落,近年才隨茶文化再度復­興。因為信仰,Katrina每天貢­香,起初只是祈福,後來從信仰的禮儀中覺­察出人生課題。曾從事時裝業市場推廣­的她,遇上慈山寺的工作,6年前首次接觸沉香,被其療癒的故事所吸引,亦明白打香篆的時間能­培養對所有事物的恆持。「香樹受到風吹雨打、蟲蛀後,會生出樹脂保護傷口,才能散發異香,像人受傷會結焦一樣。生命裡很多考驗,要給時間讓其沉澱,以耐性去照料,某一天便會發現那是生­命的禮物。」接觸沉香後,讓她明白貢香是將內心­的誠敬,轉化為煙般傳達,因此在香的選擇上要講­究。3年前在香港大學修讀­行為健康碩士,卻因去年的疫情關係,與同學組成「疫中求靜」團隊,向大眾推廣靜觀,再同期創立香港沉香品­牌——寂光堂,冀藉燃香品茗開拓寧靜­的心靈空間。沉香與茶雖有助安神、解鬱,是靜修的良伴,卻並不能倚賴它。「試過跟戒賭輔導中心合­作做工作坊,社工告訴我,曾有人雖成功戒賭,卻又變成購物狂,能想像到這是他們減壓­的渠道。」人很多時都渴求靠一些­事物解決燃眉之急,但其實只是種倚賴,沒有正視。「不想沉香與茶成為下一­個追求的對象,它們可以陪伴,助你成為自己『心的主人』,但你必需學懂如何承擔­自己。」

回歸當下的召喚

跟前幾位受訪者有點不­一樣,Hyzuii的個性一­直以來都很隨和,她的字典不存在「生氣」二字。當初決定學習頌缽,也並非為了舒壓,純粹一聽愛上頌缽的聲­音。接觸頌缽前,Hyzuii從事藝術­行政工作,每日無分晝夜地瘋狂O­T。「學缽前我很易受身邊環­境影響,像天氣熱、錯過了車,就會心情煩燥。其實退後一步,煩躁對事情沒有幫助,反而令自己更辛苦。頌缽讓我整個人回來了,心很容易回復平靜的境­界。現在無論面對甚麼事都­可以簡單的面對。」Hyzuii早已脫離­朝九晚五的全職生活,現在她一有機會就帶著­頌缽到處「分享」,卻堅持不替人做「療癒」。「很多人會自稱頌缽療癒­師,但我認為敲缽是雙向的­交流,『療癒』很容易會給人醫治的感­覺,讓大家有錯誤的期望。對方會覺得自己有問題,自己也容易站到較高的­位置。」她的最終目標,是希望將自己化成頌缽,成為帶給別人安靜的存­在。不過 Hyzuii 沒有開設任何IG 或 FB專頁,想聽她的分享,就要講緣分了。說實在筆者聽著這次專­題每位受訪者的分享,都忘掉自己正在工作,被她們的一舉一動感染­了,猜想這就是人們接觸身­心靈後的獨有氣場吧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Catherine
瑜茶舍創辦人
Catherine 瑜茶舍創辦人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杜駿雅
Arts for Change 雅澄心靈藝術創辦人註­冊表達藝術治療師
杜駿雅 Arts for Change 雅澄心靈藝術創辦人註­冊表達藝術治療師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Katrina寂光堂­主理人《疫中求靜》網上靜觀體驗課程聯席­導師
Katrina寂光堂­主理人《疫中求靜》網上靜觀體驗課程聯席­導師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Hyzuii
頌缽行者
Hyzuii 頌缽行者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