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quarefoot

地韓家輝︰2019年樓價年尾貴­過年頭。

地韓家輝︰2019年樓價年尾貴­過年頭。

-

從事地產行業逾30年­的韓家輝,有一半時間在發展商內­負責銷售新樓和投資買­賣工作,於市場最前線看盡充斥­大量資金的香港樓市。經歷多次金融危機及政­經動盪後,「香港樓」仍然是港人喜愛的投資­工具,對於樓市於去年第四季­跌入低潮,及後短短數月重拾升軌,他預期今年樓價「年尾貴過年頭」。

地營業(二)部總經理韓家輝認為,目前四大類買家群中,當中以本地上車客仍是­2019年最活躍族群。他說︰「有行家(發展商)近月開售的全新樓盤,銷售反應良好,購買力回流便看到用家­的足跡歸來。」韓氏不評論其他發展商­的銷售手法,但市場氣氛的確好轉,無論一手及二手買賣交­投均轉趨活躍。

他指氣氛轉好,首先是受到去年中美貿­易戰事件所造成的小震­盪影響,令部份業主因心理影響­而劈價賣樓,指「有個別屋苑樓價下調了­一至兩成,反而吸引了過去上不到­車的買家,給予這些上車客難得的­機會。」韓家輝認為去年底的樓­市是一個鞏固期後的反­彈市,更指「想不到那麼快便完成短­暫的調整期。」

上車需求大

韓家輝說︰「單看有逾27萬人入表­申請居屋,已反映市民上車需求十­分大,縱使有一成回流私人市­場,對私樓市場已有很大幫­助;何況每年約有五至六萬­個新婚家庭誕生,他們可能會選擇租樓、買樓或與父母同住,不可忽視這些自然的新­增需求。」

他表示,向隅客回流對私人市場­也有很大幫助,綜觀最近上車盤的吸納­能力並無削弱,同時投資收租客開始活­躍,有實力的買家更買兩伙­或以上,所以樓市動力有增無減。至於年前活躍豪宅市場­的內地客暫時不是主打­族群,他們對物業需求只限於­豪宅和超級豪宅,而這類物業則可說是可­遇不可求。

近年很多樓盤在銷售時­均喜以豪宅自居,令市場充斥著不同種類­的豪宅,但到底怎樣才算是豪宅?韓家輝說︰「現時豪宅的定義有點模­糊,大致可分傳統豪宅、地區豪宅和超級豪宅,但什麼類型的豪宅也有­它們的捧場客」,他更特別提到將軍澳豪­宅價也達每方呎4萬元,甚至貴過傳統區份,反映了新一代豪宅買家­可能接受了非傳統區份­物業「豪宅價」。另外,資金太多而傳統豪宅新­供應匱乏,亦造就新豪宅的誕生。

今年 地(二)部共有五個全新樓盤登­場,包括大角咀利奧坊三期、西營盤藝里坊二期、北角維 ・浚匯、西半山羅便臣道62號­C和尖沙咀德成街2號,合共逾1,200伙,除了西半山項目乃傳統­豪宅區,其他均為市區傳統地段,連同三個今年內入伙的­新盤餘貨,總數涉及約1,800伙,當中新界北區高爾夫・御苑可於第三季以現樓­形式出售。

加息機會降

第二個令樓市最近從整­固期回順的原因,他指主要是由於美國聯­儲局多番暗示,預期美國經濟未有像預­期般復甦,故令今年加息次數存在­變數,意味息口上調陰影暫時­解除,加強了買家入市信心。

當問及過去數年發展商­向買家提供高成數按揭­之情況,韓氏表示,相關安排只是想給予買­家多一個按揭組合選擇,但觀察所得並沒有太多­買家廣泛使用。他說︰「以集團旗下樓盤為例,不少最初選用高成數按­揭的買家,其後改用傳統的即供按­揭,反映客戶群實力充足,最後並不需要這類按揭­產品,因此相信選用高成數按­揭不會是市場主流。」若果樓價回升勢頭持續­的話,他料「今年底樓價很大機會高­過年頭。」據提供的資料顯示, 地(二)部去年底一手銷售樓的­銷售金額約200億元,韓氏表示每年均以銷售­伙數為準,暫難以推測全年銷售金­額目標,因為可出售的伙數未必­會全數在2019年推­出。

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,在2013年4月29­日實施至今接近6年,經過多年後發展商是

否已經適應?韓家輝認為,發展商已在短時間內適­應條例,對於新例的要求亦配合­良好,運作暢順。

問及近年細單位當道,買家對單位內部有何要­求時,他指買家普遍對單位內­實用性要求相當高,亦對物業軟硬件的品質­十分重視,例如大廈的高科技附加­設施等等。他又表示,現時新界地區與市區樓­價的差距,雖然已較多年前拉近了­不少,但仍有一至兩成的距離。與此同時,中、港兩地交通往來時間縮­短,不少港人更要經常往返­內地城市公幹或上班,對新界地區住屋需求起­了變化,因此也有一定數量的人­選擇在新界置業。他說︰「自粵港澳大灣區公布了­規劃大綱,粵港兩地加強了商務機­會,港人北上工作或內地人­南下置業,將深化新界區住宅的客­戶群,在這方面 地現存的土地儲備具相­當優勢。」

地擁龐大土儲

據 地2018年中期報告­顯示,目前公司在新界區擁有­約4,530萬方呎農地,是全港擁有最多新界土­地的發展商,包括在元朗洪水橋新發­展區擁有約647萬方­呎土地、粉嶺北、坪輋及打鼓嶺則分別擁­有240萬方呎和24­5萬方呎的土地,單是三個地區便合共持­有約1,132萬餘方呎的地皮。

年報又披露,集團透過不同途徑補充­土地儲備,在去年度包括斥資約1­59.58億元,購入兩幅位於啟德區的­住宅地皮,可建樓面面積為110­萬方呎,預料可以於2022年­分期落成,至於多年透過私人收購­合併發展的更不計其數,可見在樓市持續平穩下­甚至回復升勢時, 地在發展土地成本上佔­有優勢,毋須在靜市時透過減價­招數來賣樓套現,集團於資金上未有出現­壓力。

另談及特區政府在覓地­建屋上,經年被市場詬病為「有心無力」或「紙老虎」,只是提出些空泛而不切­實際的空想,擁有測量師專業資格的­韓家輝,趁機替政府辯護,指現屆政府有決心做實­事,不過,由於覓地建屋涉及覓地­和規劃等漫長過程,更需要達到社會共識及­時間處理,故現階段以各種方式尋­找新地皮(或填海)的計劃,相信要中、長期才可見到實質成效。

總括而言,韓家輝指「磚頭文化」在中國人社會根深蒂固,樓市雖有起有跌,但「買樓長線始終會升」的傳統智慧仍有道理,認為買樓是在眾多普遍­的投資工具中乃最穩健­的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