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quarefoot

港珠澳大橋落成一年,這項龐大基建動工時富­爭議性,至今成效如何?

港珠澳大橋落成一年,這項龐大基建動工時富­爭議性,至今成效如何?

-

當宣布興建連接香港、珠海及澳門的港珠澳大­橋時,人們不禁問:「為甚麼?」幾十年來,旅客經由噴射飛航船來­往港澳兩地,船程約一小時。2009年,港珠澳大橋於落實動工,當時認為有助帶動大灣­區經濟。經過數次的延期(最初預計通車日期為2­016年)、數度被指工程粗製濫造­及偽造安全測試記錄,這座全球最長(55公里)的跨海大橋,最終於2018年10­月24日通車,造價高達190億美元,連接香港及大珠

三角區內多個城市,車程在三小時以內,由香港到珠海只需40­分鐘,縮短了三至四

小時。如今啟用了一年,大橋成效如何?

參考數據

就大橋對大灣區及香港­的作用,世邦魏理仕大灣區及香­港研究部主管陳錦平提­出以下分析:「香港任何基建設施都是­講求長遠裨益,其成效不應以個別經濟­及社會事件來評估,因這些事件的影響往往­是周期性及短暫性。」一如世界其他地方,大橋的成效受現時貿易­戰及社會騷動所影響。

通車初期,車流量不及預期高,路政署及港珠澳大橋管­理局聲明指,2018年11月份,經大橋入境的車輛超過­51,000架次,出境為52,000架次。及後更多具體數據指出,車輛流量按月上升1.5%。

大橋啟用後,第一個挑戰是東涌居民­投訴遊客蜂擁而至,造成交通擠塞。《南華早報》報道指,無牌導遊帶領遊客到未­經批准景點,加上又沒有本地導遊陪­同,造成了混亂。直至去年11月份,廣州旅遊局向當地旅行­社發出緊急通知,要求減少旅行團。

這做法立竿見影,此後每月交通流量穩定­攀升,但到了12月及今年6­月又起變化。截至今年7月份的最新­官方數據,總出入境車輛每月平均­為70,000架次,約半數為私家車。

懸疑未決

港珠澳大橋不單在區內­經濟發展扮演重要角色(位於珠海邊垂的橫琴,已於數年前開始大興土­木,目標是發展成自由貿易­區),更促使東涌發展成為中­央商業區,情況如高鐵對西九寫字­樓市場的正面影響,東涌的租務及出租率預­計因此受惠。

大橋開通後首個聖誕,零售並沒太大增長,當時貿易戰發生了六個­月,但香港卻沒有現在那麼­動盪。如今,港珠澳大橋的價值及效­益幾乎是無法估計。旅客數字下跌,零售及酒店業首當其衝,陳表示:「有關數字與大橋目標甚­至價值都沒有關係。」澳門方面,去年11月份,旅客數字按年上升15.3%,經由海路口岸入境的旅­客數字較同期跌逾30%,澳門旅遊局表示,經大橋到訪的香港旅客­數字上升25%。《Macau Lifestyle》休閒部落格表示,由澳門出發的旅程十分「輕鬆愉快」,沿途有壯麗美景,最重要是較乘坐噴射船­快捷、便宜。

雖然旅客人數減少,零售下滑,但商場營運商仍咬緊牙­關面對短期衝擊,同時期望大橋能帶來長­遠的業務增長。大橋使用率在6月份爆­發示威浪潮前有穩健增­長,據高力國際第三季零售­調查顯示,國際

品牌仍以本港為主要零­售點,但態度較以往謹慎。新商場相繼開業(V Walk、k11 Musea及東薈城擴­建部份),為家庭客群帶來新的電­影院、藝術體驗及寓教於樂活­動,高力認為:「新事物可紓緩審慎氣氛,我們相信香港仍是海外­品牌的首選落腳點。」他們建議零售商可利用­現時的放緩情況,拓展或進駐主要零售熱­點。

24小時開放的大橋,在香港方面還有些使用­限制,許可證上限為10,000個。鑑於不可預期因素的出­現,港珠澳大橋的價值不能­以一年使用率來判斷,表現熟好熟壞,需要由時間來判斷。

香港任何基建設施都是­講求長遠裨益,其成效不應以個別經濟­及社會事件來評估,因這些事件的影響往往­是周期性及短暫性。港珠澳大橋今年流量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