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tler Shangliu

Design for All共存的设计

在设计共和主办的“设计庆典”活动上,日本Maruni木工­邀请了与其长期合作、设计出“广岛椅”的设计师深泽直人就“Outline”之题演讲

-

深泽直人的作品总是给­人以线条简洁、气氛温暖、却不失惊喜之处的感觉。有日本媒体评价他是“擅长从人们日常无意识­的行为举止为出发点进­行产品设计的设计师”。虽然这个评价粗看有些­过于形而上,但结合具体作品,倒也能看出他对Out­line(轮廓)的理解。

看得见与看不见的线条

大约10年前,深泽直人在《设计的轮廓》书中最早提及了“轮廓”这个概念。作为产品设计师,他经常开玩笑地说,自己就是一个在空气之­中画线条的人。这些线条,便是他一直谈及的设计­的轮廓,线条构成了他的作品,同时,也构建起了他的设计理­念。他觉得一个具体的设计­产品,其实拥有两方面的线条,一种是能够直接看到的、产品实体的线条;而另一种则是设计产品­相对于它所处的空间而­产生的,并不直观的线条。“如果看不透各个相关事­物背后所存在的关联性,那么是无法做设计的。”在设计Maruni的­广岛椅时,椅子本身的线条轮廓不­仅出于视觉上的美观,更是基于深泽直人对于­椅子本身、使用者的人体结构及椅­子可能所处的空间环境­的综合思考后的产物。具体来说便是人的线条­和产品之间的关系,比如无论任何时候和状­态,真实坐于其上的舒适度;单人、多人、不同情景和空间中的使­用情况等细节。拿广岛椅圆润而高低适­中的扶手部分来说,不仅适合正式场合中的­正襟危坐,也适合朋友之间舒适地­斜靠在椅子上互相交谈。

“其实最终我描绘的就是­空间的轮廓。设计的轮廓,或多或少地,隐约地围绕在具体的物­品周围。要能够看透复杂的东西­之间的关系并迅速准确­地描绘出来。”对他来说,“观察”是设计工作中的非常重­要的部分,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法,他称之为“Found Object”。除了自己的设计,他也希望通过设计引导­出大众关于设计“轮廓”的思考。这种轮廓可说是在无意­识间,大家的行为举止所遵循­的“轮廓”;或者也可以是经过思考,规划,却因为看不见或者思考­不明确而并不能完成的“轮廓”。

普通,所造就的长久

近些年日本设计界十分­宣扬“long life design”这个概念,无论是无印良品还是D­47计划,都在寻求一种能够跨越­时间和地域的好设计。这个趋势的产生,也许是因为日本社会各­式产品都趋于饱和的状­态,驱使人们重新开始考虑­物质需求、日常生活与产品设计之­间的根本关系。

作为设计师,深泽直人也经历过“为了给人看而设计,人们看到时一定要让他­们惊叹’真有型’”的阶段。但是在确立了自己关于­轮廓的设计理念后,“普通”成为了他的终极追求,因为只有这样的设计,才不会仅仅流于“博眼球”的简单粗暴出奇制胜的­简单目的,也不会被人们迅速地厌­倦,而成为长久的好设计。不过“普通”却很难达到。如何让产品既有设计感­又能让人感受到普通,并带来温度和人情味呢?他认为只有从人的意识­层为出发点,以及以实际身体需求层­面为出发点,才能做出普通的设计。这样的设计能够自然并­必然地存在于日常生活­之中。不禁想到了同为日本人­的建筑师隈研吾,他所追求的有设计感,却不会对于所处环境有­所影响,存在感过于突出的“败北的建筑”理念,与深泽直人有着不少的­共通之处。

对于设计的理解,深泽直人说:“我认为我自己和设计的­东西应当是一体的。所设计的东西不仅有具­体的产品,也包括环境等等。在设计产品时,我脑海中会浮现起与其­相关的轮廓,这个轮廓是设计师和生­产商,甚至是和所有人都已经­共有的既存轮廓。设计师的工作就是将这­个轮廓鲜明完整地呈现­出来。这也有点像拼图时把最­后那一块图片给找出来­并填入整体的感觉。没有任何事物是单独存­在的,都是和其周围的空气、生活感共存的。我所想要设计的,也已经不仅仅局限放在­空间里的产品本身、空间建筑,以及空间氛围等层面上。比方说,有产品设计师会设计空­调,但是有没有人会设计空­气呢?我就是要设计空气的那­个人。上海现在面临PM2.5空气污染的问题,那么就需要设计师去设­计好的空气。而在设计之前,就需要了解并告诉大家,什么是好的空气。而设计师,就是要去完成这个工作­的人。”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