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千逝世農民繼續「領」津貼
2018年第二系統總稽查報告週一提呈國會下議院,報告揭露一些政府部門及機構被揭露存在管理弊端。
農業部在2016至2018年發出總額5792萬令吉的肥料及農民津貼,該津貼發放出現紕漏,包括數千名已去世10年以上的農民也可獲取。政府為2010年批準成立的首要大學,已提供1.91億令吉輔助資金,但這所原定2014年12月31日完成的大學至今未竣工。前首相曾通過「公共私人領域合作委員會」(JKAS)批准6項計劃,但總稽查署被告知,相關計劃的會議記錄不翼而飛。總稽查司發現旅遊部在沒有撥款預算的狀況下,在2016年至2018年間通過了32個宣傳項目付款,涉及數額高達1億3667萬令吉。在2016年至2018年期間,使用電子免簽登記系統(eNTRI)入境的中國和印度旅客,有超過95%沒有出境記錄!馬來亞大學與AWEN有限公司聯辦的馬來亞威爾斯國際大學( IUMW)從2013年開始營運至今,不僅未曾賺取盈利,且累積了多達4785萬令吉的虧損。
《2018年第二系列總稽查司報告》揭露,農業部轄下的油棕園及綜合養牛場計劃不達標,不但無法在2020年完成養30萬頭牛的目標,計劃下所建設的設施也被閒置,形成浪費。
報告指出,2011年至2018年期間,該計劃共獲得政府8152萬令吉的撥款,惟截至2018年12月,撥款只有66.4%被落實,近2232萬8000令吉的撥款遭聯邦政府收回。
根據規劃,油棕園及綜合養牛場計劃是為了創造連貫價值鏈,從養牛、繁殖至為市場提供牛肉,提高大馬食物自給自足,惟隨著養牛計劃不達標,其他的價值鏈環節也難以進行。
報告揭露,該計劃在2020年達致養殖30萬頭牛的目標,惟截至2018年12月,牛隻數量只達4萬1443隻,僅達成13.8%進度。
報告也顯示,2016年至2018年計劃下的牛肉生產量只達877.7公噸,遠不及6333.3公噸目標。
報告指出,計劃中的5B價值鏈是指包括生產牛隻配方飼料,惟配方飼料生產量(5C)同樣不
達標,即每月只生產1萬4373噸配方飼料,只達目標5萬7600公噸的25%,上述情況令到上述環節無以為繼,進而宣告中止。
計劃中的5C價值鏈,即為牛只進行人工受孕同樣失敗,其中9424頭用以配種生產的母牛,其中779頭被施以人工受孕,佔總數的8.3%。
有鑑于飼養、生產配方飼料及繁殖3個環節均不達標,令這項提升大馬肉牛基因、素質及供應市場牛肉的計劃受挫。
報告指出,在被圈定為養牛地點的360萬公頃園坵,只有1.7%或6萬1547公頃土地的被利用。承包公司花費50萬3360令吉建設乾燥器及飼料收集器等設施,但最終被閒置,形成浪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