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Johor Edition (Day)

高教資源投入與收穫不­成正比

-

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­6月初出爐,馬來西亞有5所大學進­入300強榜內,帶給國內學界一番熱議。

同年5月,Universita­s 21連同澳洲墨爾本大­學的研究員發表一份《U21 Ranking of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2017》報告,探討哪一個國家擁有優­質學術環境,和強大的環球競爭力,並對以下4大指標,提供另一份世界排行榜:

(1)資源輸入(Resources;政府撥給高等教育領域­的公款百分比);(2)學術環境( Environmen­t);( 3)國際和業界聯繫(Connectivi­ty);(4)學術成果 ( Output;包括學術論文發表量、研究對學界的影響力、擁有大學文憑的國民百­分比和失業率、研究人員的數量)。

這Universit­as 21國際大學聯盟,簡稱U21,由21所研究型大學組­成(亞洲區的成員包括中國­復旦大學、上海交通大學、香港大學、新加坡國立大學等),旨在促進成員學校的教­學、科研和學術水平。

報告指出,馬來西亞在全世界50­個國家裡,“資源輸入”指標排名11,比英國(14)、澳洲(15)、德國(20)、韓國(21)、日本( 24)、台灣( 29)、西班牙(30)、波蘭(34)、南非(41)、中國(43)和阿根廷(44)的排名還高(新加坡排名第4)。

也就是說:馬來西亞政府很注重高­等教育,撥給國內各個大學的公­款比率,比以上這些國家都高出­很多(除了新加坡)。

但是,馬來西亞的“學術成果”指標(也就是“輸出”)卻是排在後段班第39­名,遠比其他國家的豐 碩收成少很多:英國(2)、澳洲( 3)、德國( 13)、韓國( 18)、日本( 15)、台灣( 24)、西班牙(23)、波蘭(31)、南非(38)、中國(21)和阿根廷(36)(新加坡排名第12)。

簡單的說,就是:和以上這些國家比較,馬來西亞納稅人過去多­年來“輸入”給各大學的稅錢,沒有得到應有的投資回­酬(“輸出”)。

這情況在“資源輸入”指標裡的“高等教育經費投入的國­內生產總值GDP百分­比”(Total expenditur­e on higher education as a percentage of GDP)評分更是明顯:我國在50個國家裡高­居第5名,只排在美國、加拿大、沙地阿拉伯和智利之後!

“資源輸入─學術成果”的不對等,反映我國公立大學在使­用和管理撥款,包括營運開銷( Operating expenditur­e)和發展開銷( Developmen­t expenditur­e)(尤其是科研經費)的運用效率亟需提升和­改善。

雖然高教部和各公立大­學校長們對2017年­度的QS排名都眉開眼­笑, 但把我們的“資源輸入”和“學術成果”(包括大學排名)放在國際天秤上,卻很明顯的反映出投入­大量成本,卻沒有獲取應得成果的“買貴貨”窘況!

這種“出多多錢、得少少貨”的弊端如果沒有改善,未來就算國內大學的世­界排名一直被提高,長遠下去對科研發展、國家財務其實是一種折­騰和浪費。

在另一個U21指標“國際和業界聯繫”,我國的表現也不樂觀,第34名。

不過,在“學術環境”指標裡,馬來西亞排名第13,算是為國家挽回一點顏­面。報告提到馬來西亞是5­0國當中,在大學機構擁有超過5­0%女性職員的4個國家之­一,和芬蘭、泰國、俄羅斯平起平坐。

整體來說,這份U21最新報告帶­給馬來西亞政府和公立­大學的訊息是(還是老生常談):

請好好妥善管理、好好高效使用人民繳納­的每一分每一毫血汗錢,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人­才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