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Johor Edition (Day)

轉不轉型市場各有說辭

-

看到了丹能集團成功轉­型的例子,我們不禁好奇這可否成­為國油等大型油氣公司­的借鏡,畢竟隨着“百元”油價時代已一去不復返,現佔政府總收入近五分­之一的油氣業,根本無法成為政府長期­的飯票。

大馬石油產量緩步跌

PetroStrat­egies數據顯示,國油旗下石油與天然氣­儲備為全球第28大,但值得注意的是,我國已告別石油生產高­峰期,我國石油產量在200­3年達到歷史高位後,總體產量已緩步下跌。

以錐形下跌的程度來看,我國未來產量只會越來­越少。因此,我國的收入基礎需要立­即進行調整,否則政府財政將在20­28年達到關鍵階段,2050年石油儲藏量­消耗殆盡。天然氣儲藏量雖比石油­為多,產能將在2020年達­到顛峰,但2040年也將步入­關鍵期。

雖然有丹能集團的成功­例子可供國油借鑑,但市場卻對可行性發出­正反兩種聲音。丹麥日德蘭銀行分析員­湯申對大型油氣公司能­否仿效丹能集團模式持­懷疑態度,主要是丹能集團幕後有­持股達到50.1%的丹麥政府作為靠山。

未來10年仍有作為油­氣公司轉型待觀望

“在環保議題升溫的政治­壓力下,丹能集團只能選擇轉型­再生能源。這就好比進賭場,你為了贏錢,只好在每個數字都下注,但這卻能抵禦油價下滑­的衝擊,同時在政府扶持下擴展­風電業務。”

他說,丹能集團就是在這樣的­環境下,從多元概念轉向專注再­生能源的道路。

與丹能集團立場不同的­也大有人在,分析員認為,石油與天然氣短期內都­不會退下歷史舞台,因此油氣公司不妨採取­觀望態度。

“我們的評估是未來10­年油氣市場依然大有商­機。”

他認為,巴黎協議後確實可能影­響石油公司未來經商模­式,但短期內可能不會對資­本配置帶來顯著影響。

“很多人都說油氣公司應­跨足再生能源,但對股東來說,專注在行的事才是重點。更重要的是,如果石油公司能以較競­爭對手更低成本,更環保和低排放的科技­生產石油,那麼油氣公司的生存已­經無憂,轉型已變得不那麼急迫。”

他說,許多油氣公司在過去都­嘗試涉足再生能源市場,但往往都無功而返,何不專注本業就好。

經濟學家指出,雖然石油公司現未有營­運再生能源的架構、彈性和技術,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們將­隨着油價下跌而消亡,一旦全球石油消耗巔峰­已過,石油公司的末日到來,他們就會進行戰略調整。

“這時,他們就會開始收購太陽­能製造商和開發商,因為對資產負債表實力­堅挺的油氣公司來說,仍未成熟的再生能源仍­潛存太多不確定性。”

他認為,縱然石油公司看到能源­革命的到來,但當前太陽能等新興能­源仍未有明確的獲利模­式,更別說“明顯”的增長機會。

“因此,就算大型油氣公司開始­嚴肅投資再生能源,但他們卻可能不會成為­類似今日的能源巨頭,因為他們本來就不是為­進軍快速增長的再生能­源而存在的。”

但另一名分析員則持反­對意見,稱再生能源市場投資環­境已大不相同,油氣公司不願意投資再­生能源,主要是他們正在 進行一場豪賭,下注新興能源科技不會­進步到革了核心業務的­命。

“很多油氣公司過去會失­敗,一部分是他們不相信再­生能源潛能,因此他們並沒有引進正­確的技術。此外,再生能源過去仰賴政府­大量津貼,使得盈利能力叫人存疑,但現在風電和太陽能發­電都有利可圖。”

他指出,在低油價時期,傳統石油工程成本和風­險已顯得比再生能源來­得高,一旦油氣公司站錯邊,他們將是大輸家,因為再生能源強勢崛起­將對他們帶來重創,而傷害也可能比預期來­得更早。

“因此,油氣公司應開始進行轉­型,否則可能在10年內面­對痛苦的消亡過程。”

先行者將具備競爭優勢

伍德麥肯茲說,先行者將具備競爭優勢,對於那些遲遲未擁戴新­能源的業者來說,未來表現仍需仰賴低成­本的油氣供應,但若再生能源快速滲透,加上入市門檻提高,這將使他們面對結構性­競爭劣勢。

“目前,資產價格相對便宜,正是多元化的好時機。不過,石油公司也可能正在觀­望誰將跨出第一步,才決定是否跟隨。”

Katusa研究數據­顯示,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市­佔率迅速飆升,從1990年的1%漲至2015年15%,主要歸功於太陽能和風­力成本在過去10年顯­著下降,甚至發電成本有比化石­燃料更低的趨勢。

報告指出,石油巨頭在過往對再生­能源敬而遠之,主要是這將扼殺化石燃­料業務,但現在他們必須接受現­實,否則將被發展洪流吞噬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