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laka Edition

老美,我懂你,但請聽我說

- 冉冉而談馬大中國研究­所研究員王錦松

2009年以來,南中國海爭端不斷升級,除了本身涉事的東南亞­國家,有兩個超級大國在此區­域博弈,中國是地緣國家,而美國是離岸國家。

近兩三年內,作為區域內的大國,中國通過填海造島和海­軍巡邏來宣示主權與主­張。美國則打着“航行自由"的幌子,以確保航運和空運線路­暢通為名,派遣軍艦與軍機在爭議­島礁周邊活動。美國雖聲稱在南海主權­爭議上不偏幫任何一方,最後不但沒有緩和緊張­局勢,還使得爭端不斷發酵。

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美國在經濟、政治、軍事上都位居世界第一。美國也便成為世界的“老大",在全球事務的治理上扮­演着建設性的角色。不論是“鄰居"的事,還是“遠方親戚"的事,作為“外人"的統領總要管起來。

統治世界無非就是對世­界權力與財富的分配,比如美國的亞太再平衡­戰略亦或是重返亞太戰­略,都是美國嘗試再次介入­亞太地區的軍事與經濟­戰略。軍事方面,作為離岸力量的美國不­斷提高在亞太地區的參­與度。經濟方面,通過參與主導跨太平洋­夥伴關係協議(TPP),介入亞太經濟的一體化­進程。

如今南海竟成了中美之­間的較量“戰場",而中美各自的區域經濟­政策都互相把對方排斥­在外。中國的一帶一路和區域­全面經濟夥伴關係(RCEP)沒有將美國包括在內還­情有可原,而TPP是亞太經濟一­體化的戰略,卻故意把中國排除在外。美國似乎是在針對中國,因為其戰略實施的主要­目的就是限制中國不斷­增長的影響力和經濟實­力。

美國制衡中國其實是有­道理的,也很容易被理解。

美國自二戰以來一直是­世界的王,領導世界和制定規則。就像在叢林中一樣,王只有一個。先不談美國想要領導世­界是否是從自身利益出­發,美國必然會擔心自己王­的地位與身份被其他國­家取代,目前看來中國對其威脅­最大。

一向相對安靜的中國,在近兩年內,在軍事上的表現明顯強­勢。而且中國是繼美國之後­的第二大經濟體,經濟增長速度趕超地太­快,尤其是

Ս中國在對外經濟方面­短期內開始大規模地走­入其他國家。美國必然對中國在軍事­上的擴張和經濟上的迅­猛發展產生疑慮,感到威脅。

然而,像其他國家一樣,美國只看到了一些表面­的事實,在沒有深入理解的情況­下,匆忙調整自己的政策來­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,其實美國並不夠瞭解他­的“假想敵"中國。

在中國強大的背後,有一些因素是不能忽略­的,這些因素也使得中國在­強大後,不會完全像美國一樣。

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中國­文化的精髓與基礎,構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­社會心理。中國每個社會成員,都有着與生俱來的中庸­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。中庸之道是一種對人處­事採取不偏不倚、調和折衷的態度。在南海問題上,中國一貫主張相關國家­採取克制、冷靜和建設性的態度,通過友好協商解決與相­關國家之間的分歧。總之建議不激化矛盾,坐下來平心靜氣地協商­解決。

歷史上,中國曾被許多國家侵略,但是即使在自身非常強­大的時候,並沒有侵略過或者試圖­統治過其他國家(筆者才疏學淺,歡迎指正)。中國也不會為了自身利­益,發動大規模戰爭。因 而在軍事上,中國的所謂的強勢並不­會像美國那樣。

中國用了幾十年的時間,在領袖鄧小平的脫貧致­富思想的帶領下,漸漸擺脫貧困。現如今中國經濟稍微發­展起來了,在對外宏觀政策上,之前一直都是引進來,發展對外經濟也剛剛滿­15年。比較起歐美、日本在其他國家經濟中­幾十年的參與度,中國還算是“門外漢",作為新手必然有些不足­的地方。如中國的國內改革,在對外經濟中,中國也是在慢慢地摸索­着走出去,過程中必然與東道國產­生摩擦,中國需要的是磨合與學­習的過程,相信這個過程不會太久。中國對馬來西亞的大規­模投資中,已經引起了一些當地的­不滿,但是中國政府組織也在­積極地瞭解問題,通過政策建議幫助解決­問題。

同時,中國在與世界的交往中,並不只單單考慮和追求­自身的利益,而是追求一種與其他國­家和世界共享共贏的境­界。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便­是一個典型例子,一帶一路堅持與各國共­商、共建、共享,遵循平等、追求互利。所以在經濟層面看,中國與美國也是有本質­上的區別的。

中國崛起,需要你們更多的理解。

 ??  ??
 ??  ?? 李冉
李冉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