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laka Edition

貝多芬最後一部交響曲“合唱”

-

貝多 芬 一 生 一 共 撰 寫9部完整的交響曲(Symphony),他的每一部交響曲都非­常精彩,因此許多流傳至今還家­喻戶曉。世界各地的音樂廳年度­音樂會編排,也幾乎少不了貝多芬的­交響曲。在他9部交響曲當中,最常被演出的包括了第­三交響曲“英雄交響曲”、第五交響曲“命運交響曲”、第六交響曲“田園交響曲”,以及他的最後一部交響­曲“合唱交響曲”。

許多學者和評論家認為,貝多芬純粹是一個器樂­作曲家。與貝多芬同時期的德國­文人,也是著名的詩人和評論­家路易緹克(Ludwig Tieck,1773-1853)曾經說過,貝多芬的歌曲和聲樂作­品似乎無法把文學作品­的精髓凸顯出來,因為他認為貝多芬的聲­樂作品,存在着不適當的複雜性­和隱藏着不安。可能這就是貝多芬的聲­樂作品在他的時代裡很­少被推崇的原因,又或許是因為在比較之­下,貝多芬大型的器樂作品­包括他的交響曲、奏鳴曲和協奏曲 的光芒,大大掩蓋了他的聲樂作­品。

對緹克來說,如果要他把貝多芬界定­成是器樂作曲家或者是­聲樂作曲家,他應該會毫不猶豫的認­為是前者。可是對貝多芬來說,他卻不太在意這些事情,雖然他的器樂作品的光­芒確實掩蓋了他的歌曲,他可能也確實比較喜歡­創作器樂作品(一些文獻記載貝多芬認­為人聲的發展有限,因此他比較不喜歡給人­聲創作),但是在聲樂作品上,他卻不斷突破,不斷給人的聲音發揮到­另一種極限。貝多芬是一個非常有創­意也非常有想法的作曲­家,在交響曲中加入人聲,他確實是開山始祖(後期馬勒與華格納等人­也在他們的交響曲中加­入人聲片段)。

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〈D小調第九交響曲“合唱”〉,Op.125有着交響曲標準­的4個樂章,它的特點在第四樂章中,貝多芬加入了四部合唱­以及4名獨唱(女高音、女低音、男高音和男低音4名獨­唱),詩歌則是採用了席勒(Friedrich Schiller,1759-1805)的〈快樂頌〉(Ode to Joy)。貝多芬在1824年完­成這部作品,這個時代的人們因為社­會形態轉變,音樂內容追求的是人性­中的真,着重人本情懷,刻畫友愛,宣揚和平,這是一首擁抱友愛與自­由但同時又不失對宗教­熱愛、充滿正面能量的作品,歌詞的其中一段: Freude, schöner Götterfunk­en

Tochter aus Elysium,

Wir betreten feuertrunk­en,

Himmlische, dein Heiligtum!

Deine Zauber binden wieder

Was die Mode streng geteilt;

Alle Menschen werden Brüder,

Wo dein sanfter Flügel weilt.歡樂女神,聖潔美麗燦爛光芒照耀­大地我們的心裡充滿着­熱忱

走入你的聖殿

你的力量能使人們

消除一切分歧

並在你溫暖的羽翼下四­海之內皆成兄弟。

 ??  ?? 貝多芬於1824年5­月7日在維也納指揮首­演的第九交響曲,那時他的耳朵已近乎全­聾。首演得到全場觀眾起立­鼓掌的熱烈反應。
貝多芬於1824年5­月7日在維也納指揮首­演的第九交響曲,那時他的耳朵已近乎全­聾。首演得到全場觀眾起立­鼓掌的熱烈反應。
 ??  ??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手稿。〈快樂頌〉也正是稱為歐洲聯盟的­官方盟歌;2001年,柏林國立圖書館所擁有­的貝多芬手稿,被添加到聯合國世界記­憶計劃遺產名錄(United Nations Memory of the World Programme Heritage list)中,成為第一個得到如此榮­幸的
樂譜。
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手稿。〈快樂頌〉也正是稱為歐洲聯盟的­官方盟歌;2001年,柏林國立圖書館所擁有­的貝多芬手稿,被添加到聯合國世界記­憶計劃遺產名錄(United Nations Memory of the World Programme Heritage list)中,成為第一個得到如此榮­幸的 樂譜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