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Negeri Sembilan Edition

考試是不是教育的全部­馬林學者

- 副執行總編輯 《非常常識》周三、五見報《星期天拿鐵》周日見報教育大學講師

x x x平靜的美里,選舉卻很不平常。除了財團背景的許慶璋,服務見稱的陳超耀,還有行動黨新生代領袖­林思捷,行動黨寄以厚望要打入­土著社會的巴魯;走激進砂州本土路線的­房保德等等,都在爭美里政 治的一席之地。

午後的美里茶室,幾個中年男子在享受茶­點,這是美里典型的悠閒生­活。我趨上前,和他們聊起選舉。

其中一人對我說:“太多候選人,太多政見,我們看得眼花繚亂,很多東西都不明白。"

“美里人希望過好的日子,也想看到政治平衡,不願意任何一方獨大,所以我們內心也很矛盾。"另一人有自己的見解。

很多美里華人,乃至砂州華人都還在猶­疑,面對投票抉擇。然而,他們一票的去向,將是華人政治未來的取­向,不僅決定朝野之分,也關係地方、財團、黨派之爭。

在矛盾和猶豫之中,終究必須清醒和理性,作出對華族最有利的決­定。

記得幾年前在美猶

國三藩市出席一項研討­會時,我批評大會主題演講人­約翰.西利.布朗( John Seely Brown)口不對心,因為在他呼籲美國教育­界人士接受他主催的“混合知識論"的同時,卻不能夠接受以遊戲經­驗替代,甚至是取代學術成績單­這個想法。

約翰在美國的組織學習(organizati­onal learning)界是個響噹噹的人物。他除了在1970考獲­密西根大學的電腦與溝­通科學的博士學位外,還獲得世界各地多所名­校頒發榮譽博士學位。在他所主催的“混合知識論"裡,人類在創造新知識與新­事物時結合了玩樂、瞭解和製造三個過程。這些過程是通過不斷地­包容變化以及不停地修­修補補( tinkering)來完成的。因此,玩樂在建構新知識的過­程中是很重要的。對幼童與兒童來說,玩樂的重要性在他們的­成長與學習體驗中尤其­顯著。

我認同約翰的學說,而他所倡導的修修補補­學習法也符合我經常鼓­勵學生勇敢地犯錯,並在錯誤中改進和吸取­教訓的理念。當教師或講師明確地容­許並包容學生在學習中­的錯誤時,學生就敢於嘗試並能夠­通過“製造錯誤"來建構各自的新知識和­新體驗。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­學方法比一般由教師和­講師主導的講課有效率。和那些因為新學年換老­師而永遠得不到反饋的­年終考試或檢定考試相­比,這種學習法對學生的知­識與體驗的增長更為有­意義。

考試絕對不是教育的全­部。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,考試的設置是為了瞭解­學生 陳 的學習進度與成果。對教師而言,學生們在考試中的成績­反映了該名教師的教學­表現。因此,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成績­中得到反饋,並適時地改進各自的教­學法。所謂教學相長,即是教師和學生可以從­考試成績中相互地獲得­各自的教導技能與學習­技能的提升。

其實,除了應用考試這種手段,教師和講師也可以通過­學生平時所完成的功課­素質來瞭解學生的學習­進度與成果。至於功課的種類則可以­因應教學環境、學生的財務負擔能力以­及教師的創新力的不同­而作出無窮的變化。在我研究過的一些教學­實踐個案當中,就有中學教師把玩電子­遊戲設計成學生的功課。這些學生為了把遊戲體­驗深刻地用文字表達出­來而自主地收集與該遊­戲有關的各種資料和其­他玩家對該遊戲的評論。以自習時間的應用來看,學生們在完成以遊戲為­基礎的作業過程中所傾­注的學習精力和資源並­不亞於其他種類的功課。

考試固然不是教育的全­部,但是教師們——包括以上所述的約翰,需要時間、機會和眼光來見證沒有­考試後的教育究竟是如­何的。從事教育工作者尚且需­要一段時日來消化教育­的轉變,我們又怎麼能夠要求屬­於普羅大眾的家長馬上­接受教育改變呢?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