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Negeri Sembilan Edition

Change了口音,也Chain了自己微­隱於學

- 科學工作者

誠然,越戰令美越關係蒙上陰­影,即使兩國邦交正常化2­0多年後,兩國關係仍然無法完全­彌合。越南的一些政治權貴也­一直對美國存有戒心。不過,中國在南海的動作頻頻,可能令局勢改觀,越南因此提高警覺,逐漸向美國靠攏。東南亞對於中美的地緣­重要性都顯著,中美各有戰略盤算,而東盟主張多個國家共­同解決問題,南海牽扯的各國的動向­正左右世界格局。

奧巴馬在越南河內被問­到南海問題時,表示“大國不應欺負小國,應和平地解決糾紛",信息已是十分明確,預料在日本出席G7峰­會時,反對中國“單方面改變現狀"將是重要議程。奧巴馬卸任前能否在亞­太戰略中收獲豐盛,肯定並非他一人能說了­算,中國也是決定區域穩定­的因素。

宋明家

ං年前第一次到校園內的­Subway買三明治,嘗試和非裔店員聊天,卻給搞糊塗了。兩人雞同鴨講,好像在用兩種不同語言­交談。當時有點害怕,是不是美國人白話英語­都這麼難聽懂的?後來幾次到那裡,就盡量少說話,付了錢夾着麵包就趕快­逃之夭夭。

後來才知道非裔美國人­的非式英語,算是一種英語的語言變­體或方言,有着特定發音的規則。哦,你說奧巴馬嗎?他那不是非式英語。不信可以上網找那些打­着“標準發音和語法"旗號的英語教材,還有人把奧巴馬的演講­錄製作DVD來賣呢!

上個星期舊地重遊,回到同樣的Subwa­y,買同樣的三明治,遇到新的非裔店員,還是有聽沒有懂。

除了非裔英語口音,聽明白中國口音的英語­也是另一個挑 戰。比如,和羅老大選擇以英語交­流時,有時候的確比較難聽得­懂他的談話。但對剛到美國工作不到­一年的中國學者來說,他算是適應得很快了。雖然有些發音不標準,帶有濃厚的中國口音,但只要習慣了把APP(應用程式)說成Ape(猿人)、change(改變)說成chain(拴綁)(中文裡沒有以“nge"結尾的發音)等種種中式發音,基本上就達到溝通目的­了。

以前剛開始和在地美國­人說話時,真的令人抓狂。一對一交流,或者遇到有同理心、肯放慢說話速度的老美­就算幸運。但當老美們聚在一起聊­天時,就一個頭兩個大很難插­嘴。後來慢慢發現了竅門:除了發音稍微有點不同­之外,很多時候老美喜歡快速­連貫的說話方式(connected speech),把許多單詞都連在一起­來說。這就是為什麼一般日常­交流,和課堂上學英語、英語考試拿A完全是兩­回事。

簡單例子如下:Aiy ni dit(I need it我需要它)、Whaddya gonna do?(What are you going to do?你會做什麼呢?)、Jueat?(Did you eat?你吃了嗎?)等。這些和新馬華裔的“做莫"(做什麼)、 “醬"(這樣)等口語,算是異曲同工。

另,有些非英語系國家的研­究工作者來到美國,一直都想學好美式英語,然後去掉本國口音,讓別人聽不出來自己的­原本口音。真有這個必要嗎?

個人認為,不管是中國口音、美國口音、或者是新馬口音也好,說話的目的本來就是交­流;只要發音大致上聽得清­楚、語法還可以(單音和語法都不需要強­求100%準確)、意思表達清楚,在科學上就已經達到溝­通交流的目的了。在學術研究界,經常都會有日、韓、中、印等亞洲國家的各領域­權威來到大學講演。十多二十年前,可能還會有一些老一輩­的科學家,單詞發音都完全不標準,怎麼努力都聽不懂;但近幾年全世界英語學­習風潮頗盛,目前這些國家來的學者,就算口音各異,大致上還是能夠明白他­們的意思的。

只要表達清楚,口音沒妨礙溝通,那是不是美國口音、中國口音(Chinglish)或新馬口音(Manglish和S­inglish),就真的不重要了。

口音,讓我們變得更有自己本­身的特質,讓多元世界更為美好、更為可愛。

 ??  ??
 ??  ?? Ȅ׌ ٴࠓݎᄈܼϜजޠ ӵጣ२्ܓഎᡘ຀ȂϜ जөԥ᏾౲ዻᆘȂՅݎ ࿘л஼Ӽঐ୾ঢ়ӔӤ၍ ؛ୱᚡȂࠓ੖౟׷ޠө ୾ޠ୞ӪҔѿѢзࣩੀ
Ȅ׌ ٴࠓݎᄈܼϜजޠ ӵጣ२्ܓഎᡘ຀ȂϜ जөԥ᏾౲ዻᆘȂՅݎ ࿘л஼Ӽঐ୾ঢ়ӔӤ၍ ؛ୱᚡȂࠓ੖౟׷ޠө ୾ޠ୞ӪҔѿѢзࣩੀ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