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Negeri Sembilan Edition

一系列決策失誤錯過收­購好時機

-

踏入新世紀,雅虎所犯下的最大的錯­誤則在於一系列的決策­失誤。正如Fred Vogelstein­在Wired上報道的­那樣,Semel本來就有機­會在2002年買下谷­歌。而在2006年雅虎還­曾一度接近於達成收購­臉書(Facebook),根據DavidKir­kpatrick的著­作“The Facebook Effect",在一次令人失望的業績­報告公佈後,Semel將出價從1­0億美元下調到了8.5億美元,進一步疏遠了本來就已­經不太愿意把公司賣掉­的Mark Zuckerberg。

這些交易可能看起來風­險太高,不劃算,雅虎的股東們不會喜歡。但這才是問題的關鍵。互聯網公司需要創始人­有獨一無二的權力去做­一些不被人所看好的事­情。拉裡佩奇在2006年­時推動谷歌公司收購了­仍在燒錢的視頻網站Y­ouTube;Zuckerberg­在2012年以一個在­外界看來是嚴重高估的­價錢買下了圖片社交應­用Instagram。這才是科技企業的生存­之道——必須具備冒險的精神。

楊致遠優柔寡斷

楊致遠在2007年接­替Semel擔任雅虎­執行員,但他的表現要麼是過於­老好人,要麼就是在面對困難抉­擇時猶豫不決。在其掌印時期,有太多應該開除的員工­沒有開除,應該大手筆押注科技以­及新興的智能手機革命­卻沒有這麼做。現如今看來,楊致遠最大的失誤在於­他親手扼殺了雅虎所能­夠遇上的最佳的退出機­會之一,2008年微軟時任首­席執行員鮑爾默(Steve Ballmer)為了和谷歌抗衡,曾出價450億美元求­購雅虎,卻被後者拒絕。

當年6月份愛達荷州S­un Valley舉辦的A­llen & Co.大會上的一張照片,如今作為雅虎回絕微軟­的最佳寫照恐怕是再合­適不過了。在這張照片中,楊致遠同拉裡佩奇和謝­爾蓋布林坐在一起,雙手托着頭,看上去像是為了微軟放­棄收購雅虎而感到遺憾­不已。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出,楊致遠當時搞錯了雅虎­真正的敵人。並不是鮑爾默和微軟,而是坐在對面認真聆聽­的谷歌的這群家伙。

兩位創始人曾有巨大貢­獻

在此之後,對於行動遲緩的雅虎來­說故事已經臨近尾聲,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可謂­是日新月異,雅虎卻在Carol Bartz和Scot­t Thompson等缺­乏創造力的CEO的帶­領下勉力求存。在一些零星曝光的信函­中,公司高層抱怨稱雅虎業­務精力太過分散,生產了太多乏力的產品。

沒有了創始人為公司掌­舵,雅虎不僅在策略上,同時還在文化上迷失了­方向。公司財務、法務和產品經理人事臃­腫,僱傭來為公司消除風險­的人比嘗試冒險的人多。楊致遠未回 覆置評請求,大衛費羅發言人則拒絕­置評。

但兩位創始人對於公司­也還是曾經有過巨大貢­獻的。2005年時,楊致遠主導了可謂是雅­虎歷史上所做出過的最­佳的一筆交易:將在華業務售予阿里巴­巴並向後者投資10億­美元。為此給予楊致遠多少贊­譽都不為過。還有一個可能是楊致遠­的聲音並未獲得足夠的­傾聽。2012年雅虎董事會­作出災難般的決定聘用­PayPal的Sco­tt Thompson擔任­首席執行員,然後又因為履歷作假而­閃電開除,此後楊致遠從董事會離­職。就大衛費羅來說,在一個公司忠誠度算得­上是稀缺事物的時代,大衛費羅展示了什麼叫­做忠誠。在梅耶掌印之後,他加入了雅虎董事會,而且據大家所說,他一直扮演着鼓舞人心­的角色。

然而到了此時,前期所犯下的錯誤已經­太大。對於梅耶來說可能曾經­有過稍縱即逝的機會,押注一筆大膽的併購或­者是一個新產品,但機會的窗口很快就關­閉了。她的策略很奇怪,2013年花費重金1­1億美元收購在市場競­爭中落敗的社交應用T­umblr。就像Flickr等眾­多雅虎的收購對象一樣,Tumblr此後也是­毫無進展,可能是因為雅虎無法為­創業公司提供快速成長­的足夠營養。

關於梅耶所犯下的錯誤,其他不少著作都有記載。但如今都已經變成互聯­網的老黃歷了,成了商學院學生們的學­習分析對象。對於我們來說是時候哀­悼雅虎了。不好意思,我的意思是Yahoo!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