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Negeri Sembilan Edition

鄉情永續文化傳承

-

一方面受文教界朋友委­托,一方面也為參觀新設立­的會館歷史走廊,我聯繫上負責人,終得償所願。

森美蘭福建會館不久前­配合120週年(1897至2016年)大日子,出版以“鄉情永續;文化傳承"為主題的紀念特刊;除作本身收藏研究,我多索取幾本特刊贈閱,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、新紀元學院及文史工作­者劉崇漢等,都通過我向會館索討特­刊。

設立歷史走廊、表揚先賢貢獻、發揚傳統文化核心價值,福建會館講到做到,這是推動文化的實際工­作。

擁有百年歷史背景的芙­蓉鄉團,屈指可數,尤其能在會務上保持一­定的活力,森福建會館算是佼佼者,這非奉承之言,有實例的。

勤奮克勤的閩商是促進­芙蓉商業社會有動力的­一個重要群體,從百年前先有客家礦民­耕耘的城市,過渡至樹膠行業遍佈的­芙蓉,福建先賢在推動芙蓉發­展的第二個階段,扮演過吃重角色,二戰前後帶動經濟火車­頭的膠商,都是以閩南人為主。

森州福建會館於191­3年創辦芙蓉中華獨中,但很多人遺忘了福建先­賢在1897年創辦了­會館,凝聚鄉人力量,還在會所內設立私塾,先有私塾,才有後來的芙蓉中華學­校,要研究華教史,私塾教育是重要一環。

福建先賢熱愛華教著稱,森福建會館把會所讓出­作為“館校合一"的辦學用途,是早年會館辦華教普遍­出現的模式;有當年福建先賢的出 錢出力和扶持,才奠定芙中今日發展根­基。

在歷史走廊和特刊裡,刊出一張具價值的相片,就體現會館先賢領導愛­護華教的精神,會館原貌是兩層樓;二樓掛上中華中小學的­校名,樓下入口處有福建會館­招牌,師生齊集門口的大合照,說明了早年福建鄉賢在­侷促的環境下,辦學艱苦的過程。

會史也揭開購買芙中現­校址的塵封往事,當年已故會長蔡天恭等­領導,曾出資和發動同鄉購買­6依格的現校地,原意用以建新會所,但在興學大前提下,會館理事改變初衷,於1941年,把這個地段作為當時校­譽日隆的芙中建設新校­園用途。

福建鄉賢早年不只熱衷­推動教育事業,也重視同鄉福利,早期會館的會務功能,包括照顧同鄉生老病死;福建會館曾在1939­年附設華僑互助部,發揮愛護同鄉的辦會宗­旨,可惜資料缺欠。

這是日本佔領馬來半島­3年8個月的劫難,不但成千上萬的同胞送­命,會館的資料都付之一炬,說得上是文化浩劫。

無論如何,歷史走廊的設立是一個­很好的起步,值得其他鄉會參考,不保存史實如何能有真­憑實據,向當權証明先賢對這個­國家的貢獻。

森福建會館已邁入拿督­黃毓華時代,新人新作風的領導格局,大馬福聯會最近發動反­對伊斯蘭刑事法的簽名­運動,都讓人看到鄉會只要敢­改變、敢於革新,擺脫舊框框,絕對會有所作為。

但也須繼續秉持和發揚“鄉情永續;文化傳承",一個百年會館應有的姿­態和精神底蘊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