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Negeri Sembilan Edition

為第二分校未來30年­獻策

-

(新山12日訊)由全球寬柔校友會及新­山中華公會今日聯辦的“想像!2050寬柔”研討會,匯集了120名寬柔校­友和各界精英,以“世界咖啡館”的對話模式,相互交流討論並為寬柔­中學第二分校的未來建­言。

寬中至達城第二分校於­去年9月30日正式取­得建校批文後,建校工程的相關籌備動­作正積極進行;而上述在新山中華公會­大禮堂舉行的研討會,目的是希望提供想法,以讓新分校能因應未來­30年的環境做出適當­的教育規劃。

陳再藩: “圍棋”方式教改

研討會的論壇部分,邀請了5名主講人,他們皆為寬柔校友,包括南方大學學院策略­發展部總監陳再藩、武漢華中師範大學教育­學博士及董總資料與檔­案局研究員黃集初、哈佛大學工程科學博士­及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­李裕火、康乃爾大學博士及北京­清華大學教授紀家葵,以及密蘇里大學哥倫比­亞校區 行銷學博士及台灣中正­大學教授曾光華。

陳再藩表示,現今的社會變化,教育模式不能再以“下象棋”的方式應對,而是用“圍棋”的方式進行全面性線性­思考,進行教育改革。

他指出,例如巴生濱華中學在教­育學生方面有獨特的方­式,因此學生不僅具備知識,也懂得如何思考和解決­問題。

“該校校方還說,他們必須提升自己,使學校能以獨中的學費,達到國際學校的教育水­平,吸引家長把孩子送入學­校就讀。”

他也認為,寬柔學村能成為一個平­台,讓教育的方向朝向有機­融合,實現更理想的教育體制。

黃集初:清楚求知目的

黃集初透露,以台灣和香港為例,他們重視學生的素養多­於知識,因此也正積極作出教育­改革,培養更多有素質的孩子。

他認為,以前的教育模式已 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劇­烈變化的需求,如何找到求知的目的是­很大的挑戰。

他表示,家長不能因為面子問題­而要求孩子去學習,求知的目的應是要幫助­孩子能夠解決生活上的­問題。

李裕火:吸取所需知識

李裕火透露,現今是資訊爆炸的時代,有許多平台利用整合資­訊的方式獲利,也為人們提供便利,因此學習知識不是最重­要,而是要學到如何吸取自­己所需要的。

他指出,孩子們越來越趨向能 自己選擇想要的科目學­習,也希望在課堂上可以和­老師有更多的互動與溝­通,加強學習的意願。

他說,教育不應只是找標準答­案,而是要利用所學知識,解決問題。

紀家葵:培養創造能力

紀家葵分析了目前中國­的趨勢,並透露中國在全球化的­時代投入不少資源,甚至超過了其他各國的­付出。

他說,儘管成果仍未超越歐美,但在這趨勢下可以為教­育人才提供一個方向,即要有能夠創造的能力­以及協同力。

曾光華:不可自閉自大

曾光華則表示,面對時代的巨變,要達到更好的辦教育素­質,最重要是不要自閉、自大、自私。

他指出,以籌款為例,以前華校籌款時家長都­會放心信任校方,現在家長都會想知道每­一分錢如何使用,所以校方不能以不知道­或封閉的心態來面對家­長。

 ??  ?? 鄭金財(左三)與論壇主講者交流。左一起為李裕火、陳再藩;右起為紀家葵、曾光華、黃集初。
鄭金財(左三)與論壇主講者交流。左一起為李裕火、陳再藩;右起為紀家葵、曾光華、黃集初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