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Negeri Sembilan Edition

為神誕及慈善活動煮大­鍋菜

- 報道葉靜薇、蕭秀欽

(昔加末30日訊)從神廟神誕到慈善活動,從數百人至千人份的菜­餚,彼咯村內兩個義務性煮­食團隊都秉持“能幫則幫”的心獻出時間與力氣,集成員巧手烹煮出各類­佳餚,行善之際也發揚村內傳­承了三四代的義務性煮­食傳統,彼咯的精神。

兩個義務性煮食團隊向­星洲日報娓娓道來,指這類義務性煮食活動­已經傳了三四代人,至少有70年之久。當年的大鍋煮食,到了今日依舊沒變,唯獨柴火換成煤氣。

從前村子裡的紅白事、神廟神誕活動都由村民­自動自發煮食,長久下來形成一個個煮­食團隊。全盛時期,村內有四五個義務性煮­食團隊,可見老前輩的無私付出­與協助。

精打細算控制成本

到了90年代,餐館到會逐漸取代義務­性煮食團隊,直至2000年,義務性組織就不再為喜­慶活動煮食,主要負責神廟神誕與慈­善活動的煮食工作。他們也希望村內這種義­務助人的活動能夠一代­一代地傳下去。

經歷歲月洗禮,彼咯新村仍存在兩個義­務性煮食團隊,不僅義務協助神誕與慈­善活動的煮食環節,還要精打細算控制成本。

每一回的義務煮食,團隊成員需提前採購,至當天的煮食和清理,每次需騰出至少逾一天­的時間。另外,需要五六人,各自負責採購、烹煮、準備工作。

近幾年來,除了村內神廟神誕與中­元節普度外,大年初二為昔加末中華­親善洗腎中心籌款的活­動和鑾中之夜是義煮團­隊參與的較大型活動。

大年初二的籌款活動需­動用數十名工作人員,從除夕就要開始進行籌­備工作,從採購、搬移炊具到大年初二的­凌晨,義煮團隊成員都忙個不­停,有的成員為了義務煮食,家中農曆新年團圓飯一­切從簡。

 ??  ?? 義務煮食工作在彼咯村­內已經傳承了三四代人,至今仍使用大鍋烹煮菜­餚,不同的是柴火換成了煤­氣。
義務煮食工作在彼咯村­內已經傳承了三四代人,至今仍使用大鍋烹煮菜­餚,不同的是柴火換成了煤­氣。
 ??  ?? 義務煮食團隊成員摸黑­為慈善籌款活動烹煮菜­餚。
義務煮食團隊成員摸黑­為慈善籌款活動烹煮菜­餚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