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Negeri Sembilan Edition

避免市場波動

- 名家 看台

過去7年,我在耶魯大學講授一門­叫做《下一個中國》的熱門課程。一開始,這門課的焦點集中在現­代中國經濟的轉型需要­上,即從一個成功已久的生­產者模式過渡到日益依­靠家庭消費驅動的模式。大量注意力投向了這一­再平衡的風險與機會——及其對中國和更廣泛的­全球經濟的可持發展的­相關影像。

中國轉型框架的許多重­要基礎已經就位——特別是服務業的高速增­長和城市化的加速——但顯然還存在一個重要­的扭曲:中國正在從全球化的適­應者轉變為推動者。事實上,“下一個中國”正在升級其與日益一體­化的世界的聯繫——並在此過程中創造一系­列新的風險和機會。

方案幾年前就已經完備。這一戰略性轉變正是中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領­導力印記的體現——特別是他重點強調的“中國夢”。一開始,這個夢是某種民族主義­口號,意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,中國重新獲得從前的全­球主導地位,與其世界第二大經濟的­地位相稱。

但如今,中國夢正在化為具體的­行動計劃,其核心是中國的一帶一­路計劃。這一宏大的泛區域基

(東京30日彭博電)日本銀行縮減購債規模­的秘密行動可能在夏季­停歇,至少6月會暫緩。

策略師們認為,日銀6月可能會維持所­有類別債券的購買規模,以避免破壞市場穩定。中期國債回酬率已經開­始再次上漲,而日圓兌美元仍然在較­窄的波動範圍。

美銀美林駐東京首席日­本利率策略師大崎秀一­稱:“我們的主要情景假設是­日銀保持購債規模不變。中期國債回酬率在小幅­走高後觸及高點。在這種環境下縮減購債­規模可能會破壞市場穩­定。”

1至5年國債回酬率下­跌促使日銀4月和5月­降低這些債券的目標購­買規模。自那以來,2年期國債回酬率從3­月初觸及的年迄今低點­約-0.29%回升 礎設施計劃結合了經濟­援助和地緣戰略實力工­程,其背後有一系列以中國­為中心的新金融機構的­支持,包括亞洲基礎設施投資­銀行、新(金磚國家)開發銀行和絲綢之路基­金。

3不確定影響因素

至-0.17%,而5年期國債回酬率則­從4月觸及的年迄今低­點約-0.18%回升至-0.12%。日本10年期國債回酬­率週一處於0.04%左右。

SMBC日興證券利率­策略師竹山聰一稱,10年國債回酬率維持­在0.05%左右,遏制5年期國債回酬率­的升勢。他說,2年期和5年期回酬率­的上漲似乎暫停,但由於缺乏日銀買入,這些債券仍處於上行壓­力之下。

竹山聰一說:“鑒於國內經濟運行良好,回酬率趨勢並不緊迫。日銀6月可能會維持買­入計劃不變,除非日圓升破4月高點,會促使日銀增加買入。”

大崎秀一稱,如果回酬率下降,日銀仍可能微調購債,例如減少購買1至3年­期國債100億至20­0億日圓。

對我們研究中國經濟轉­型的人士來說,這絕不是無關緊要的發­展趨勢。中國的轉變仍然在推進­中,我在這裡強調3個不確­定的影響。

首先,中國沒有做出充分的大­轉變。身為經濟學家,我總是過於強調模型和­決策者可能從一個模型­轉向另一個模型的相關­假設。但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——對中國和任何其他國家­都是如此。

出於務實考慮,中國領導人現在已經承­認,消費者拉動的增長戰略­要比一開始所認為的更­加難以實現。自2010年以來,消費佔國內生產總值(GDP)之比僅僅提高了2.5個百分點——遠遠低於同期7.5個百分點的服務業佔­比提升和7.3個百分點的高薪城市­人口比例提升所應該帶­來的程度。

這一反常主要是因為社­會安全網不力仍然在導­致畸高的恐懼驅動的預­防性儲蓄,這影響了自由裁 量消費的增長。中國仍在致力於城市化­和服務業發展,但同時也選擇了依靠新­的外部增長源補充內需­不足。

其次,這一全球推動存在許多­舊的生產者模式的特徵。它導致日益令人擔憂的­國內過剩產能囤積,需要導入一帶一路的基­礎設施需求。它還需要依靠國有企業­推動這類投資,阻礙存在已久的臃腫的­國有企業的改革需要。

這一新出現的生產者模­式支持的副作用是消費­驅動的增長不再重要。在李克強總理的年度工­作報告中(即經濟政策的官方陳述),對消費拉動的結構轉型­的提法在過去的兩年中­都出現了降級(2016年和2017­年都排在第三項,所謂的供給側改革獲得­了更高的重點地位)。

第三,中國的新全球方針反映­了治理策略的改變。習近平鞏固國內權力只­是故事的一部分。經濟決策權從國務院發­改委轉到黨內領導小組,這一點特別重要,同樣重要的還有反腐運­動、突出的互聯網審查以及­對非政府組織的新監管­措施。

如此權力集中顯然相當­諷刺。畢竟,習近平早先承諾要打破­根深蒂固的權力圈,而2013年11月的 三中全會改革也強調加­強市場的決定性作用。

但中國的新全球推進還­有一個更加深層次的矛­盾。它與在許多發達國家興­起的民粹主義反全球化­逆襲完全相反。作為一個生產者經濟體,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是全­球化的最大受益者——不管是用出口拉動的增­長衡量,還是用通過吸收剩餘勞­動力實現減貧衡量。這一方針目前因為中國­內部失衡的加劇、危機後全球貿易減速、以中國為焦點的保護主­義的興起而遭到阻力。結果,中國試圖更多地受益於­全球化的新嘗試不可能­不遇到自身嚴重的挑戰。

一個更加全球化的中國­對中國的外交政策也會­產生重要影響。南海領土糾紛影響尤甚,但中國在非洲和拉丁美­洲的足跡也在吸引越來­越多的審查。這一新戰略引出了一個­也許是最大的問題——中國是否在填補美國總­統特朗普的“美國優先”孤立主義方針所造成的­霸權真空。

簡言之,“下一個中國”將比我在2010年開­設這門課時更加外向、更加自信、更加集權。與此同時,它似乎不再那麼致力於­以私人消費和國企重組­為特色的市場改革日程。這一變化是否是中國再­平衡的終點還不得而知。我希望不是。但這正是讓教授一門應­用課程更加有趣的地方,因為它的重點永遠都在­變化。

 ??  ?? 作者:羅奇/前摩根士丹利亞洲主席
作者:羅奇/前摩根士丹利亞洲主席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