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Negeri Sembilan Edition

脊柱動靜脈畸形雙腿不­聽使喚

-

漢娜,44歲的資深空服員,因脊椎畸形血管影響工­作而求醫。

漢娜發現自己久站後腳­軟無力,偶爾下半身還會發痲、刺刺熱熱時,還道是空服員的職業病,心裡想,在飛機上工作量大,重物也多,再加上活動空間狹窄,手、腳、背酸痛是常有的事,不足為奇。

後來症狀加重,嚴重時雙腳幾乎不聽使­喚,影響工作,還有幾次穿人字拖鞋時­拖鞋從腳趾脫落自己卻­毫不知情,漢娜這才感覺驚慌,決定求醫。醫生診斷後沒有說太多,就把她介紹到我這裡來。

雖然雙腳乏力,但漢娜的步伐還算穩當,也沒有面對失禁問題,檢查時雙腳的反射力度­也正常。於她這個年紀,脊椎應該還不至於老化,但也不能掉以輕心,所以還是進一步做了掃­描,結果在第11和第12­節胸椎(T11、T12)處發現脊椎畸形血管(Spinal arterio-venous malformati­on, AVM),即動脈和靜脈之間不正­常的血管構造,造成兩者之間血液異常­的流通,過多的動脈血液注入靜­脈,導致靜脈高血壓,進而造成脊椎水腫,壓制神經線,引致雙腳不靈活。倘若水腫持續,長久下去會變成創傷和­疤痕,病情就無法逆轉了。

脊椎血管造影確定血液­來源

為了確診,我給漢娜做了脊椎血管­造影(Spinal angiogram),確定血液的來源。醫治脊椎畸形血管的方­法有兩種,一是由介入放射科醫師­進行的血管內栓塞(Endovascul­ar embolisati­on),另一種就是開刀切除術。我向漢娜坦白兩種方法­都有風險──血管內栓塞術的質料不­一定適合每一位病人,有時候也無法完全栓塞,可能會有遺漏的畸形血­管,造成日後舊病復發;開刀切除術的風險高,重則可能導致半身不遂,但卻是一勞永逸的方法,很少會有復發的機會。漢娜和先生經過一番深­思熟慮,決定開刀。手術費時三四小時,全程在肌電圖(EMG)和神經線監測(SSEP)下進行,以確保不誤傷周遭的神­經系統,此外我也為漢娜注射吲­哚菁綠素(Indocyanin­e green),在畸形血管熒光造影的­輔助下順利完成手術。手術相當成功,經過3個月的復健和物­理治療,漢娜的雙腳慢慢恢復了­知覺,雙腳也比以前有力氣多­了。9個月後復診,漢娜笑說她已經重回工­作崗位,又當空中飛人了,只是穿鞋子時痲痲的感­覺仍在。我告訴她說這個小毛病­可能會跟隨她一生,不過不忘給她打氣:“這已是不幸中的大幸,妳可以繼續在天上飛,不用提早退休了!”

“畸形血管可分為4大類,”一、硬腦膜動靜脈 (AV dural fistula),只有一條血管受影響,通常因後天因素如受傷­和手術引起。

二、髓內球囊動靜脈畸形(Intramedul­lary glomus AVM),長在脊椎表面的先天性­畸形血管。

三、少年形先天性血管畸形(Juvenile AVM)

四、硬膜外周圍髓質(Intradural perimedull­ary AVM),影響範圍廣,會造成靜脈高血壓和水­腫,漢娜罹患的正是這個類­型。

盛曉峰(Dr. Sia Sheau Fung),馬大醫院的腦神經外科­醫生,也是神經外科和脊柱專­科顧

問,同時也在馬大醫學院教­課。 脊柱動靜脈畸形(Conus medullary AVM)(箭頭所指)

盛醫生的話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