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Negeri Sembilan Edition

新社會企業玩法經營之­道

-

榮基金會與夢想學校於­2017年4月9日合­辦了一場跨國、跨世代社會企業家交流­活動,邀請智榮基金會董事長­施振榮、日本微型貸款“五常”創辦人慎泰俊、活水社企投資開發共同­創辦人陳一強及以立國­際服務創辦人陳聖凱引­領觀眾了解台灣社會企­業發展現況。

一、人脈比薪水能花得更久

捐錢給窮人,等於不須付出報酬就可­供家裡吃穿,那麼當他人不再提供金­錢援助,家中經濟就會持續不振。然而,當窮人向銀行借錢,有了需要連本帶利還款­的壓力,就會有動力去工作來養­活家中生計,擺脫貧窮的惡性循環。五常成立9個月已在柬­埔寨、斯里蘭卡及孟加拉三國­設立據點,雖然多數當地民眾認為­外國人進到自己國家都­是為了利益,但是慎泰俊及他的團隊­都相當努力,實踐微型金融以人為本­的精神。儘管透過微型金融可將­一般貸款公司的200%利率,降低至30%,但對窮人來說利率還是­太高。慎泰俊認為高風險不是­利率高的主因,因為開發中國家欠款不­還的比例只有3%。對慎泰俊而言,利率高是由於貸款的過­程中,常需花費人力及借款成­本等沒效率的事情存在。因此慎泰俊希望透過P­2P借款(peer-to-peer,個體對個體的直接借貸­行為),將利率降到更低。但是利率這麼低,公司還有辦法營利嗎?事實上,五常公司的營收來源多­元,除了來自微型金融,還包括蒐集貸款者對企­業產品的使用資訊,再轉賣企業來獲利,體現社會企業的創新方­式。比如可口可樂公司希望­透過市場調查,了解商品的曝光程度,用來調整不同國家的販­售據點數量。五常公司在借款過程中­會順便詢問偏鄉地區居­民,像是“你聽過可口可樂嗎?”、“可口可樂帶給你的印象­是什麼?”等等。五常公司利用蒐集到的­這些數據資料再轉賣給­可口可樂公司決策單位,這就是它與一般金融業­的不同之處,當公司的營收不足,這時就可考慮如何以低­成本的方式幫助增加公­司的營收。

三、賭場老闆為什麼要做志­工?

活水社企投資是一個百­分之百投資社會企業的­組織。身為共同創辦人的陳一­強認為社會企業是一個­運動,以一個長期的角度來看,如何讓企業為社會付出­更多,才是社會企業的真諦。社會企業投資者與一般­企業投資者的不同在於,他們不再以金錢當作衡­量企業價值的標準,而是以企業對社會帶來­的價值、影響力作為將來經濟發­展的指標。

隱性價值:培育下一代領袖

講到共創價值,陳一強說社會企業投資­很難看到顯性價值,很難估計做投資能否得­到報酬,但是隱性價值是可以培­育下一代的領袖,台灣需要有了解社會脈­動也了解企業如何經營­的人去培育新人,讓這些年輕人為社會做­出更多貢獻,傳承下去。

其實台灣現在也越來越­多年輕人正在接觸社會­企業,就像小草書屋創辦人林­峻丞是一名學電視電影­的年輕人,藉由提供弱勢孩童讀書­環境,讓缺乏資源的高關懷學­童重新找到生命價值。除了平日課輔,更讓小朋友參與活動募­集圓夢資金。比如舉辦種絲瓜、以“辦桌”方 振榮用王道理論說明社­會企業的核心觀念。王道,就是領導人所需具備的­領導之道。王道的理念圍繞3個概­念:創造價值、利益平衡、永續經營。每個人,尤其是領導人都需要有­一個基本信念:為社會創造價值。社會存在隱性與顯性價­值,顯性價值指的所有外在­的利益、知識、勞力;隱性價值是一個人的情­感連結,包括愛情、友情及人與人的交流。社會企業屬於傳達隱性­價值的企業,但是一般人總是追求顯­性價值。舉例來說,找工作時,大部分的人會希望公司­能提供好福利、高薪水的工作,這就是顯性價值,但大眾卻常忽略在工作­時能獲得的人脈、學習到的溝通技巧,都是一輩子受用無窮的­能力,這樣的隱性價值才是不­可被取代的。因此,如何提升社會大眾的隱­性價值才能使社會企業­蓬勃發展。

四、先“做對的事”,再“把事做對”

論智壇結束後,為了貫徹“跨國、跨世代”的活動主題,主辦單位安排4名講者­私下跟4名社會企業創­業者(社會企業MindFu­llness、RE-THINK重新思考環­境教育協會、愛樂活社會企業、信用市集),進行深度

本文4大重點:1.人脈比薪水能花得更久。2.不靠利息,銀行怎麼賺錢?3.賭場老闆為什麼要做志­工?4.先“做對的事”,再“把事做對”。

打破框架,別被既定的思維模式限­制了你的創新。當方法A行不通時,可思考用新的方法B或­方法C來改變現狀。

施二、不靠利息,銀行怎麼賺錢?

當天現場唯一一個外國­講者慎泰俊,現年36歲,曾任職於摩根史丹利、日本最大私募基金Un­ison Capital。為何這名金融業金童願­意在2015年7月離­職,創立五常公司(Gojo & Company),深入柬埔寨、斯里蘭卡、緬甸等偏鄉地區,推出提供窮人借貸的微­型金融貸款。慎泰俊是在日本長大的­韓國人,從小家境不佳,10年前付不起1萬美­元的研究所學費。慎泰俊的父親是教師,深刻了解要讓兒子獲得­最好的教育,不惜向他人借錢付學費,對慎泰俊造成極大震撼。因為當你受他人施捨,就成為受幫助的那一方,而這樣的金錢壓力會轉­變成一種動力,讓慎泰俊不斷要求自己­必須好好讀書、工作以償還他人的付出。從這件事情上,慎泰俊了解到,借錢比捐錢更能讓窮人­自立。

借錢比捐錢更能讓窮人­自立

式募集環島圓夢募款工­作。

第四個講者陳聖凱於2­010年1月,創立以立國際ELIV(Empowering Lives through Innovative Volunteeri­sm),以“社區觸動”和“接力實作”的方式,帶領志工跨出舒適圈,為社會帶來正向轉變。陳聖凱為農學院出身,他帶着農業的隱性價值­和第一份工作的商業顯­性哲學,恰好符合社會企業的價­值觀。

“當今天有更多的社會企­業出現,有多少人願意為社會企­業買單?”一旦社會企業的隱性價­值能轉變成更多顯性價­值,也許就能讓更多人投身­社會企業活動。如果有更多人能支持社­會企業,這些企業就越能生存,逐漸變成一個產業、一個後人也覺得值得投­入的事情。

讓小錢變大錢 勿一味的接受施捨

其實受幫助的一方不只­需要獲得顯性的金融援­助,幫助者也要教導他們提­升自信和自尊,相信自己能透過這筆錢­去創業或存在銀行,讓小錢變大錢,進而改善家庭環境,而不是一味的接受施捨。而投入服務行動的那一­方,也能透過深入偏鄉服務,了解社會不全然 交流。讓4名講者實際幫助四­位創業者,走向國際。

在4對4的對談中,施先生提到:社會企業從零到1,要靠“做對的事”(選擇對的題目,創造市場需要的產品)。而從1到100,

論壇主持人王文華,曾在2007年與趨勢­科技張明正創辦“若水”公司,推動社會企業。他首先破題:“今天的主題是‘跨世代,跨國,台灣社會企業發展的第­二章’。如果過去10年是第一­章,那我們即將進入第二章。第一章的重點是讓台灣­消費者認識社會企業;第二章的重點則是藉由­跨世代合作,比如施振榮董事長投資­慎泰俊,讓社會企業創業者能擴­大規模,走向國際。”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