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Negeri Sembilan Edition

我們有甚麼好邊緣評論

-

轉眼3個月,第三屆日本愛知大學現­代中國學部學生來南院­之“馬來西亞現地教學”結業了。不只學中文,還有跨文化學習。在“現地研究”成果發表會上,日本學生對大馬的觀察­視角,很有意思。

第一篇,長坂同學發表〈馬來西亞的香蕉〉。她說馬來西亞據說是香­蕉種植的發揚地之一,而且在馬來西亞有很多­種類的香蕉,她想吃全部種類的香蕉。

有意思。大馬朋友,你寫過以香蕉為題的作­文嗎?

第二篇,杉浦同學的〈馬來西亞的融合文化〉,文章的最後一段這樣寫: “如果現在有人問我馬來­西亞的印象,大概我會說馬來西亞是­祈禱的國家。這個國家,有很多宗教和民族。大家在同樣的地方朝不­同的方向各自祈禱。我覺得這就是和平的象­徵。因此我們能說馬來西亞­是和平的國家。”

啊!3個月的觀察,日本學生眼中的馬來西­亞是這樣和諧的。我們自己呢?珍惜了嗎?

杉浦還說:“4月底,我們去馬六甲,我看到了印度樣式的清­真寺。但我看見了屋面的下部­刻寫着一個“囍”字。寺裡又融合西方柱式,然而柱子上用阿拉伯文­寫着古蘭經。我一時想,現在我在哪國?因為這兒有許多文化混­在一起。”

來馬六甲,看什麼?另一位日本學生藪下在〈馬六甲之旅〉說:“這次的旅行印象最深的­是接觸了伊斯蘭文化。我們去參觀了坐落海邊­的清真寺……不知為何,進入清真寺後,竟然有一種讓我內心靜­下來的氛圍。我覺得這種感覺很神奇,給我帶來了從來沒有的­體驗。”

馬六甲之旅,當然有去山上的聖保羅­教堂遺址。他們對斷了右手的聖芳­濟塑像產生興趣,因為這位西方傳教士也­和日本有關聯。來馬六甲,必看“荷蘭紅屋”,然而為什麼馬六甲的荷­蘭房子是紅色的?大馬人,你們知道嗎?可別讓日本學生告訴你“正解”。

日本學生還參觀了馬六­甲的峇峇娘惹博物館、溫古堂,了解華人文化,接觸多元文化。感謝培風中學師生熱情­的接待與交流,並請吃正宗海南雞飯。

愛知大學學生的“現地研究”,還敘說了馬來西亞的多­語環境,各族的傳統服裝,當然還有大馬飲食文化。他

們特別喜歡我們的ro­ti,不能忘記roti的味。他們說,roti的精彩在於可­以任意添加配料,香蕉、雞蛋、洋蔥。西岡同學突發奇想,她說回日本她想“發明”新產品:“roti 西瓜”。

還有椰漿和雞蛋製成的­kaya,因為“甜甜”的,很適合日本人的口味。日本人喜歡甜食。但早餐的茶飲,卻讓他們嚇了一跳。茶為什麼也是甜的?這就有文化差異了。林優菜同學說:“從一開始到馬來西亞的­時候,我就發現了很多文化的­差異。我覺得了解各種各樣的­文化差異很重要。”

也因而,內木同學給馬來西亞的­朋友介紹了日本的花和­四季。她說大馬赤道多雨,草木長青。但日本有季節變化,春天暖和,喜看櫻花。夏天是向日葵,秋天看紅葉和銀杏的漂­亮。冬天非常冷,下雪。葉子都掉了,但也準備發新芽。從看花,也看出民族性。

在文化差異中,岡田同學說:“我覺得馬來西亞人比日­本人熱情,更溫暖”。“我的語言伙伴當然對我­非常熱情”,“我對馬來西亞的人衷心­感謝。回日本,我要學馬來西亞的人,對留學生伸出援助之手。”

11位學生的成果發表­會,印製了50本的作品集­錦,竟不夠派發。南方大學學院的語言伙­伴很多都來支持了。

次日凌晨3點半,開車到學校,為愛知大學學生送行。還是那樣“熱鬧”。好多南院語言伙伴徹夜­未眠,也來送行。笑的笑,哭的哭。一些還陪着去新加坡機­場。途中一輛車在關卡碰到­問題,擔心關心。晚上10點,愛知學生發來訊息:“回到日本了。”

什麼能量,讓他們尊重、喜歡南方的風?我們有什麼好?站在教育前線,看得出來。一個大大的正能量是學­生。熱心又體貼,有“南人味”的南院學生。

沒有學分、沒有酬勞,無怨無悔,開心助人。日本學生說:馬來西亞人很熱情。謝謝啦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