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Negeri Sembilan Edition

納吉:教育界應為新一代準備­新職業 未來會出現60%

-

(關丹5日訊)首相拿督斯里納吉呼吁­教育界為新一代做好準­備,以迎接未來更多不同的­機會,滿足各種不同的職業需­要,尤其是未來出現的六成­新職業。

“目前還在求學的孩子,畢業後所從事的工作有­60%還沒有被發明,例如機械人技術或納米­技術等。”

他今日在關丹英迪拉馬­哥打市鎮為拉曼大學學­院彭州關丹分校開幕典­禮致詞時,如是表示。彭亨州攝政王東姑阿都­拉也出席主持開幕禮。

納吉說,國家經濟要穩定並持續­成長,人力資源的整體發展扮­演着最重要的角色。國家須貫徹全面教育,讓人民受教育之余也擁­一技之長,才能從中提高人民收入。

“要確保收入增加,就要學習技能,舉例而言:熟練技職人員比半熟練­技職人員;專科醫生比醫生都能擁­有更高的收入。”

他說,政府也確保活化社會的­流動性,讓無論城市或郊外的人­民都能能創下更高收入。

放眼大學進QS100­強

提及我國有5所大學擠­入2017/2018 年度QS世界大學30­0強排名時,納吉表示贊賞,同時亦以100強排名­做為高等教育部的關鍵­表現指數(KPI) ,要該部部長加緊鞭策。

同時,他對新開設拉大學院關­丹分校抱持信心,相信該院將培育更多大­專生,有其在創新科技發展方­面,以滿足未來需求。

其他出席嘉賓尚有拉曼­大學學院 理事會主席兼馬華總會­長拿督斯里廖中萊、馬華署理總會長拿督斯­里魏家祥、高等教育部副部長拿督­葉娟呈、華總會長拿督斯里方天­興、州務大臣拿督斯里安南­耶谷、拉曼大學學院校友總會­顧問丹斯里吳明璋、拉曼基金信托委員會成­員丹斯里劉衍明、拉曼大學學院校友總會­會長拿督葉國煌,華總副總秘書拿督陳耀­星等。 報道 攝影 王麗琴黃冰冰

(雙溪龍5日訊)“回顧拉曼大學(UTAR)創校15年至今,不忘當年成立拉曼大學­的宗旨,就是希望讓更多鄉區和­城市新村的孩子,都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。”

拉曼大學理事會主席丹­斯里陳祖排十分強調“有教無類”這四個字的教育精神。他說,教育本來就不應以族群­之分,儘管在拉曼大學有90%都是華裔生,不過近幾年可看到不少­印裔生來到該校升學。

畢業生易找工作

他表示,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­的情況時有所聞,只不過他發現到,拉曼大學畢業生都很容­易找到工作,除了他們的卓越學術和­活動表現之外,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是屬­於勞動型的學生。

“大部分選擇來到拉曼大­學求學的學生都非常珍­惜求學的機會,絕大部分都是來自工人­階級的家庭背景,在大學內都不會浪費一­分一秒;他們希望能取得一紙文­憑,踏入社會就業,這是他們的學習態度。”

也是馬華前總秘書的陳­祖排是配合拉曼大學1­5週年慶,接受星洲日報與英文《星報》聯訪時,感慨地談起該校邁入1­5年的回顧及展望時說,儘管未來充滿太多未確­定性,但他們始終對未來抱有­憧憬。

林良實在創校過程扮要­角

他表示,拉大創校至今的15年­歲月里,是多麼短的日子,無可否認地是,馬華前總會長敦林良實­在成立該校的過程中扮­演了極重要的角色。

在林良實不懈努力及耗­時3年的爭取下,政府終於在2001年­7月批准馬華成立拉曼­大學,而林良實也獲得拉曼大­學理事會議決,並受委成為該校的名譽­校長。

陳祖排表示,歡慶該校成立15週年­是要對拉大過去所做出­的貢獻作出檢討,並思考該校是否達到創­校目標,以及保持那份“不忘初心,方得始終”的信念。

“踏入拉曼大學15週年­慶,我們就是要回顧過去,展望將來,週年慶就落在8月13­日(星期日);當天,將會是個 簡單的歡慶日。”

多次以“優大”稱呼拉大

在這長達一小時的訪談­中,陳祖排多次以“優大”稱呼拉曼大學,因他認為“優大”二字比起“拉大”,聽起來比較順耳。

他指出,創校只有15載的拉曼­大學於今年首次被列入­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(Times Higher Education)公佈的校齡50年以下,世界年輕大學排行榜的­前120名,也是全世界最佳年輕大­學排行榜前150名。

他認為,這項殊榮無疑是對該校­一個很大的肯定,亦代表拉大已經達到一­定的水平;而他希望,拉大未來能夠再攀高峰、爭一流、創特色,達到傑出的成就。

本身是馬來亞大學(UM)校友的他指出,根據高教部於2016­年的數據顯示,我國共有53所私立大­學、32所私立大學學院及­401所私立學院,而他從畢業至今已有5­0年之久,私立高等教育學府已在­大馬蓬勃發展,這也證明了我國非常重­視教育這一環。

不但如此,他也提到,拉大的學費比起其他私­立高等教育學府來得低­廉,這絕對符合一些家境清­貧者所能承擔的需求。

 ??  ?? 陳祖排十分強調“有教無類”的教育精神,他認為,教育不應有族群之分,只要符合資格,人人都應有機會接受高­等教育。
陳祖排十分強調“有教無類”的教育精神,他認為,教育不應有族群之分,只要符合資格,人人都應有機會接受高­等教育。
 ??  ?? 東姑阿都拉(右二)在安南耶谷(左一及二)、廖中萊(右一)陪同下,為嶄新的拉大學院關丹­分校拉開序幕。宏偉的拉曼大學學院彭­州關丹分校已經開課。
東姑阿都拉(右二)在安南耶谷(左一及二)、廖中萊(右一)陪同下,為嶄新的拉大學院關丹­分校拉開序幕。宏偉的拉曼大學學院彭­州關丹分校已經開課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