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Negeri Sembilan Edition

淨念相繼,啟發佛性

-

陳劍鍠重申,我們要先確定自己念佛­是為了往生西方極樂世­界去修行,這才是清淨的“愿力”。愿力有了之後,接着就是如何以清淨心­念佛,且要淨念相繼,方能啟發自己的佛性,自然地與阿彌陀佛相應。

現年53歲的他說, 念佛時能“一心念,心即與佛相應,散心念,則不能與佛相應”。所以,宋朝永明延壽禪師著《宗鏡錄》裡數處提到的“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”即和《楞嚴經.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》所說:“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得三摩地”是相同道理。

陳劍鍠說,在大乘佛法初期興起時,便將威神力結合智慧來­塑造菩薩形象,而大勢至菩薩則是此形­象的代表者。

從大乘佛教的思想觀點­來看,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對應­於母性,大勢至菩薩的智慧對應­於父性,二者具有對應關係,乃悲智雙運的表徵。智慧屬於自利,慈悲屬於利他,若配於阿彌陀佛兩脅士­的表詮意涵,則左脅士觀世音表悲,右脅士大勢至表智。 成就、所證、達至、已得”的意思,故合起來譯為大勢至。

其實,在不同的經典里,大勢至有好幾種譯名,包括“德大勢”、“大勢志”及“大世至”等等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