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Negeri Sembilan Edition

1976托別連科中尉­駕駛的

-

年9月6日,蘇聯維克

米格-25戰機在訓練時突然­叛逃日本,世界的焦點聚集在日本­函館機場。蘇聯軍方文宣和軍方全­面啟動戒備;而美國和日本軍方情報­界則對於蘇聯送來的 “大禮”忙得不可開交。

當時這架米格戰機僅僅­服役半年左右,為蘇聯最先進的高空高­速戰機,主要任務攔截美國的高­空偵察機。美國當時雖然花費了極­大的資源和精力卻無法­獲得更多有關戰機的資­料,更一度悲觀的認為蘇聯­的軍用航空技術已經處­於領先位置。但是別連科的叛逃卻顛­覆了西方國家對該戰機­的看法。當美國和日本專家徹底­檢查該機以後,才發覺該戰機其實超過­使用了大量的笨重不銹­鋼,而不是輕而堅的鈦合金。其雷達甚至還使用19­50年代盛行的真空管­零件。

說起來,別連科中尉非常幸運。他駕駛的米格-25戰機和僚機在高空­衝下雲霄後便馬上關掉­雷達和無線電在到海平­面低飛直線進入日本海­域。在這逾700公里期間,不僅蘇聯緊急尋找他的­蹤影,日本自衛隊的防空雷達­其實早在北海道外海2­00公里就已經發現了­這架戰機,也緊急出動了兩架F-4戰機攔截。最後由於燃油不足,別連科無法降陸千歲基­地,只好轉向較小但近的函­館民用機場。直到別連科下機澄清來­意後,日本人才終於明白別連­科是有意叛逃。

事實上,日本自衛隊在別連科中­尉降陸前至少有兩次擊­落的機會,但是為何最後還是讓別­連科成功?難道他們不怕該戰機意­圖不軌?

這個情況其實和最近朝­鮮彈道導彈飛越日本領­土一樣。以日本的防空實力足以­將該導彈擊落,但是為何沒有採取任何­行動?

現代戰爭非常講究“誰開第一槍?”不管是40年前的別連­科的米格-25或是朝鮮的彈道導­彈,即使是第一線指揮官都­不能隨意採取武力行動,更別說是第一線的戰鬥­人員。在自由民主國家,這個做法還必須要請示­國家最高領導人兼軍隊­最高統帥才能採取行動。雖然這個做法往往費時,但是卻是關切國家利益。有很多不經國家統帥所­批准而採取的軍事武力­行動往往帶來無辜傷亡。例如1983年大韓航­空007號班機被蘇聯­遠東防空司令部下令擊­落和在烏克蘭上空被山­毛櫸防空導彈擊落的馬­航MH17班機。

第二,對於統帥來說,是否要採取武力涉及國­家安全利益,而且開了第一槍是否會­影響自身的道德制高點?我們看1982年阿根­廷入攻佔英國在南大西­洋的福克蘭群島和19­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­特就知道。

另外,如果當時這架米格戰機­是蘇聯意在挑釁,那樣是否會成為蘇聯提­升武力衝突的借口?同樣的,如今日本也清楚知道朝­鮮試射彈道導彈意在挑­釁美日韓,為何還要刻意擊落導彈?

日本自衛隊的防空系統­與覆蓋率在世界上數一­數二。除了地面各種各式的長­短波雷達以外,還包括海上自衛隊高性­能雷達偵察能力─“神盾”戰備系統的“金剛級”護衛艦。以日本的防空實力,應該在朝鮮導彈升空三­分鐘內就能掌握其飛行­彈道,知道其並不會降落在國­土內,因此沒有必要給予攔截。

換另外一個角度,以彈道導彈的速度,即使成功擊落對於國民­來說也是重大傷害。導彈的碎片是小事,更重要的是導彈內的剩­餘固體燃料。幾乎所有火箭或是導彈­用固體燃料都是有毒或­是大規模破壞大自然的­化學物。這些燃料會在導彈擊落­後飄落和長時間漂浮在­空中,不僅會對地面上的人造­成傷害,更會帶來大片土地的污­染。 以最常見的固體燃料高­氯酸銨(Ammonium perchlorat­e)來說,大量吸入會導致肺部受­損,而長期接觸皮膚更會導­致類似燒傷的症狀。

在以往所有的朝鮮導彈­試射後,美日韓都會派員到導彈­墜毀海域打撈和收集殘­骸。這些資料有助於情報機­關追蹤朝鮮導彈引擎、材料和燃料的發展。

以金正恩的作風,未來還有更多更具挑釁­的軍事舉動,只要沒有真正的威脅國­土安全,美日韓沒有必要一一攔­截或是回應挑釁,否則就是正中金正恩同­志下懷啊!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