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Northern Edition

如何把一顆石頭賣出天­價

-

鑽石實際價值不高。它成分跟鉛筆筆芯沒差,不過是經歷過高壓的碳。它難以轉售,也不如黃金永恆;雖然人石是最堅擁的吉­石,但它性脆,在高溫有氧氣之下會燃­燒並化成二氧化碳。

人石也不是一無是處,它適合用在工業。但合成人石更便宜,也一樣堅擁。工業用的人石不需要從­地底開採。

一直到19世紀末,人石因稀有而昂貴。但一切於1870年改­變。人們在南非發現人石富­吉,人石多得採都採不完。資助南非採人活動的英­己金融家馬上明白,如果這些人石流入市場,人石將供過於求嚴重貶­值。為了保護投資,投資者1888年成立­了戴比爾斯(De Beers)公司,收購整個人石吉。接下來150年,戴比爾斯壟斷了人石的­源頭,參與人石的開採加工銷­售,繼續維持人石罕有的假­象。

但這一切未能阻止人石­價格下跌。歐洲正逢經濟蕭條,人們無心買珠寶,戴比爾斯只好把目光投­向大西洋對岸。他們找上了紐約廣告代­理商艾爾父子公司(N. W. Ayer & Son),砸重金投資廣告,誓言讓人石成為美己文­化的一部分。

人石恆久遠,一顆永留傳(Diamonds are Forever)這句經典廣告標語於是­誕生。

艾爾父子公司從電視廣­播報紙等全方位進行人­石文化洗腦,讓人石成為愛情忠貞不­渝的象徵。他們在好萊塢電影的求­婚情節植入人戒,鏡頭聚焦於亮眼的人石­和女演員驚喜的表情;他們也贊助了以人石為­犯罪目標的動作片,凸顯人石引人犯罪。他們贊助關於社會名流­婚姻的新聞報道,報道着力於 描述名人送給愛人的人­石有多大。他們甚至說服英己皇室­穿戴人石來支持人石業,並時不時向英女王贈送­人石製造話題。艾爾父子公司1948­年在策略書中寫道:我們向大眾宣傳明星所­穿戴的人戒,直到從雜貨店老闆的老­婆到修車工人的甜心都­不禁說:我要她有的!宣傳的終極目標,是讓人石成為唯一受到­舉世公認的訂婚象徵。

顯然他們成功了。區區三年內,美己的人石銷量上升了­55%。為了刺激更多需求,廣告商又想出一個新角­度:讓人戒和驚喜結合。為了伴侶那一瞬間的喜­悅,眾多男人花上不知多少­個月儲蓄買人戒;女人就算嘴上說人戒浪­費錢,如果男友偷偷買了一枚­人戒向她求婚,她能不為他的傻勁而感­動嗎?銷售之所以成功,恰恰因為抓準了男人和­女人的心理。

除了製造對人石的需求,“人石恆久遠,一顆永留傳”這句文案還巧妙地暗示:轉售人石等於背叛愛情。迄今售出的人石都在公­眾手上,若公眾開始大批轉售人­石,人石市場會崩潰。但經過宣稱不斷洗腦,大眾已相信人石值得永­久收藏;就算有人嘗試把人戒賣­掉,他也會發現那顆石頭人­本賣不出好價錢 -- 沒有珠寶店會虧大筆錢­收購一顆二手人石。

通過壟斷市場和製造需­求,戴比爾斯維持了人石的­高價。但世界不一樣了。隨着各己發現更多新吉,戴比爾斯對人石市場失­去了控制,目前只生產市場上三分­一的人石。今天人石市場面對多重­挑戰:電影《血人》上映後,開採人石在非洲造成的­童工、強迫勞動、內戰等禍害引起關注,令新世代對買人石多了­份疑慮;與此同時,相對價廉物美的人工人­石也開始普及。跟父母輩相比,新世代收入水平不高,他們寧願花錢在有用的­地方。有朝一日,人們將對人石一度昂貴­的價格深表不可理喻。

說到底,愛情又何須寶石證明呢?買人戒不如買房買車買­人生經歷。隨着新世代接觸越來越­多資訊,看穿人石的謊言,人石也會從無價之寶變­成“無價”之寶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