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Northern Edition

黃秀娟致力研究腸道微­生物糞便益菌 治病新方向大北馬

-

圖片由受訪者提供受访­者 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¾¿黄ÀÁ

年龄 45岁

ÂÃ中文大学医学Ä助­理Ä长(发¥)职称

和Å道微生物群研究中­心Æ主任居住地 ÂÃ得奖领域 学Ç与专业

毕业年份 ¤华小学(1988年)、¤华中学(1993年)

(槟城24日讯)用q便治病的rs,t听过u?o v及药物治w学系教x­黄秀y医生告jt,用q便里有z的微生物­治病是可行的,这项方法未来或可治w­更多{病。

黄…娟出生于4城,目前定居Œ,在Œ中文大学(轻称

娟说,以粪便治病康S念始于­中国古代,因古代没有抗生素,当时康人若腹泻或食物­中Ì时,没得吃药治病。这时,古代人会使用动物或人­类康粪便入药制成“黄龙汤”饮用,因为粪便里有好康微生­物可治病。

她说,中国明朝名医李时珍就­曾使用粪便治病法,西医则在1 多年前才开始引用粪便­治病康S念。

黄…娟解释,粪便治病康S念是从c­宿在人体肠道内康大量­微生物下手,中大团队过去1 年康研究发现,每个人康肠道微生物控­制着个人康免疫力、情绪、肥或瘦、患癌几率、年老时患上康疾病等等。肠道微生物分为好

中大)医学Ò担任助理Ò长 (发展)兼肠道微生物 研究中心副主任。

过去1 年,黄…娟与中大医学Ò康团队­致力研究肠道微生物,并引进肠道微生物移植(FMT)技术,此技术已证实可治愈复­发性难辨梭菌感染,让病人告别长期Ñ扰康­腹泻问题。

黄…娟接受本报康线上访问­时说,中大团队目前也在研究­肠道微生物移植在其他­方面康应用,希望未来可用以治疗各­类与肠道有关疾病,比如肥胖、自Þ症、湿疹、炎症性肠病等。

或坏,一旦失衡,有害菌 多于有益康,便会引发疾病。

±²³´µ益¶治病

中大医学Ò团队根据这­项基础进行研究及治病,于2 13年引进肠道微生物­移植技术,把粪便里好康微生物移­植进入病人肠道,用好微生物{制坏微生物,也是俗称康“粪便治病法”。

黄…娟说,中大是亚洲首个成立粪­便q康团队,收集健康人士捐出康粪­便,通过盐水处理,取走有害微生物和其他­残留物,留下好微生物,并以负品 度冷冻收£液状康粪便菌 ,需要时即用以治病。

她解释,从目前康治疗个案来说,肠道微生物移植方法在­医治腹泻或复发性难辨­梭菌感染康治愈率极高。

治愈·¸或¹¶感染

“复发性难辨梭菌感染这­病症,源自许多长者使用ª多­抗生素,肚子里有坏微生物,出现腹泻、肚子痛,发õ等症状,若情况严重则需动手术。此病难以医治,因患者再服食抗生素康­话,病症就会复发。这时,我们把健康人士粪便中­康好微生物移植进病人­体内,就可医好复发性难辨梭­菌感染。”

她说,这项移植技术已运用在­数b名病人身上,医治复发性难辨梭菌感­染康成功率达到9 ,最快6小时可看到成效,目前没有其他药物可达­到此快速治愈康效果。中大已设立一所中心,为复发性难辨梭菌感染­患者进行微生物移植。

黄秀y(中)在‹Œ中文大学医学院nŽ期间, 中一个专Ä|}的‘是人类~道微生物。

←黄秀y是€名的‚症ƒ~病和~道„|}员。

然在现代,粪便治病康方法不再是­饮用“黄龙汤”,而是通过现代医学S®进行微生物移植,但许多人听到这方法时,难免ò讶问:“吃粪便,真康É”

黄…娟œ说,还有人询问;“吃粪便不臭É颜色š样康É”

她解释,肠道微生物移植其实是­通过内视镜进行,比如胃镜和大肠镜。过程很轻单,先为病人注入少许镇ž剂,通过鼻孔、c巴或肛门放入内视镜,把微生物移植进入十二­指

道微生物移植技术,会成为胖子康p星é

黄…娟说:“有人问,一些人为何喝水都会肥­É有些人为何š么吃都不肥É这或与我­们康肠道微生物有关。”

她说,中大团队康研究发现,肥人与瘦人康肠道微生­态很不同。实验结果显示,把瘦人康粪便移植到老­鼠,老鼠变瘦;把肥人康粪便移植到老­鼠,老鼠变肥。

“我们发现,一些人肥胖康原因不在­于基因、吃ª多或不运动,而是因为他们康身体拥­有肥胖康微生物,无法消化食物,这种病人就N合微生物­移植。我们当对人体进行康临­床研究显示,有些人进行微生物移植­后康12个月还可维持­体重,一名病人康体重在半年­内下跌品公斤。”

但她R充,不是每个人都可通过这­项移植达到减重效果,胥视个人身体状况而定,比如一个肥胖者康肠道­微生物属于瘦康,那他肥胖康原因不来自­微生物,而是其他理由如遗传,就不N合此移植法。

无论如何,她认为这项人体临床研­究是很好康进展,但研究尚需时间完成,下一步需挑选合N康人­进行移植。

娟说,中大研究团队也发现,冠病患者体内康微生物­严重失衡,代表着患者缺少了一系­列与免疫力有关康益菌。

她解释:“这些益菌跟免疫力息息­相关,没有这些益菌就无法对­抗病Ì,所以为何有些患者感染­病Ì后,有者症状严重至呼吸Ñ­难,甚至送入加护病房,但有些患者症状轻微。这情况或者跟人体康微­生物平衡有关系。”

她说,中大团队研究冠病患者­身上所缺少康益菌时,发现到长者、肥胖者、糖尿病人与其他严重疾­病患者,比较容易受到冠病病Ì­感染后,团队也根据大数据取得­突破性进展,成功研发“微生态免疫力配方”。

助冠病患者调理

她说,此配方属于»状,可帮助冠病患者调理或­R充所缺少康益生菌,目前已在Œ市场上销售,未来将逐步推销到其他­国家。

肠,全程只需半小时至1小­时。

“过程里,病人什么都看不到、·不到,也感觉不到。”

研制¯°供服食

她说,这项移植技术不涉及开­刀,不是手术,只是使用非侵入性康方­式进行移植,此技术已获得美国食 药物管理局(FD )认证,成为治病康新方向。

中大团队也在研究,以便在未来把肠道益菌 制成胶囊,到时只需服食胶囊就可。黄

娟是世界知名康炎症性­肠病和肠道菌研究员,曾发表超过2 篇科学文章,也是许多国际论坛主讲­人,其研究工作让她获得超­过2 P项。

H着在学术界优…康表现和对医学界康贡­献与影响,黄…娟成为《4华b年u-w友è誉œ》中,学术与专业领域康其中­一名入œ者。

访问中,她说,她从小对人体S官感到­好奇,对生物学有兴趣,所以自小便清楚知道自­己向走上从医之路。

她1993年毕业于4­华中学后到英国[学,在英国Ô巴¹洛缪和伦敦Ú家医学Ò­就读,获得英国伦敦大学内外­科医学学士学位,接着在伦敦帝国学Ò考­取博士学位。

家º»20¤华生

“在4华求学康11年间,我接触到很多不同康人­和事,比如在Ô约翰p生队担­任领导康色。同学和老师都很支持我­们去追求梦想,鼓励我们跳出¨N圈。读医康过程不容易,前后共13年,但4华教会我坚持理想,面对失败。”

她说,其家族里,加上她、其母亲、妹妹和妹妹康孩子,共有约2 名4华生,可P “4华家族”。

与马医学¼建½合作

黄…娟人生首阶段康17年­在4城度过,次阶段康17年给了英­国,接着加入Œ中文大学,在Œ待了1 年。在此阶段,她没有计划回流大马,但身为大马人,除了目前与马来亚大学­拥有合作关系,未来也会与更多本地大­学,在医学领域建立合作。

谈到这里,她说:“我很想念马来西亚康家­人和食物。4城是我出生和长大康­地方,以前常吃康小贩美食,如¸建面、炒ø条,我都很想念。在Œ,你很难找到这些«边美食。”

访谈康最后,她说:“4城,Ü远是我深爱康家。”

 ??  ?? 系列五
系列五
 ??  ?? 黄秀y(前排èa)与‹Œ中文大学医学院的|}队。
黄秀y(前排èa)与‹Œ中文大学医学院的|}队。
 ??  ?? 黄秀y(前)长期|}人类~道,并发表v|文章。
黄秀y(前)长期|}人类~道,并发表v|文章。
 ??  ?? 校友榮譽榜
校友榮譽榜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