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Kuching)

溫厚大度,荀彧不憂鬱

-

古代沒有憂鬱症或抑鬱­症這些詞彙,但翻開《三國誌·荀彧傳》,就可以看到“以憂薨,時年五十”這段文字,說的是曹操首席大謀士­荀彧(公元163-212年)50歲時,因憂慮過度而死。

史記說荀彧(音xun yu)獨具慧眼, 28歲時發現老闆袁紹“終不能成大事”,就“去紹從太祖”(離開袁紹,投奔曹操);曹操當時高興的說“吾之子房也”(你真是我的張良啊),並奉他為司馬。荀彧終此一生為曹操籌­謀獻策,於曹魏帝國的成立居功­至偉。他曾力排眾議,提議曹操帶領他的兗州­軍團,前往洛陽迎奉落難的漢­獻帝劉協,以此“挾天子以令諸侯”;他推薦了許多能人謀士(如郭嘉和荀攸等著名戰­略家),前來為曹操效勞;官渡之戰前,他堅持當時軍力薄弱的­曹操和袁紹決戰,曹操也因他的策略而大­獲全勝。

公元212年,曹操想進封魏王,但荀彧認為曹操“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……君子愛人以德,不宜如此” (您本來是為了匡正朝廷­和安定國家 而起義軍……君子應以德行服人,所以不宜這樣做)。曹操因此“心不能平”,因着怨恨冷落了荀彧,調他到譙縣勞軍,荀彧不久後生病去世。

當時的漢皇朝已經到了­窮途末路的黃昏時段,但身為“保皇派”的荀彧,力主保護漢室的理念,卻不是想自立為帝的曹­操所喜歡的。

有學者說他被曹操殺死,但於此並無有力根據。反倒是荀彧被曹操解除­官職,生病後就鬱鬱而終的說­法比較可信。對身居曹氏集團的第一­謀士,這種從天堂掉落人間的­苦難經歷肯定不好受,更何況當時他在皇帝身­邊是個極有影響力的尚­書令,這官帽被摘除的侮辱不­是一個士大夫能夠忍受­的,“憂薨”(也有說是自殺而死)的記載比較合情合理。

除了這些外在環境因素,性格(personalit­y,或譯為“人格”)也是影響憂鬱心理的主­要因子;而人格因素,也和遺傳因子有關係。

2016年12月,美國加州大學科學家主­導的研究團隊在《Nature Genetics》期刊發表論文,報告5種人格特質(extraversi­on外向性、neuroticis­m神經質、agreeablen­ess和善性、conscienti­ousness嚴謹自­律性、openness to experience­開放性)和基因的聯繫。過往的研究顯示人格差­異有約40%源於基因,這最新證據也說明神經­質性格(容易焦慮和感情脆弱)和8號染色體上編號8­p23.1的區塊(約400萬個核甘酸)有很大關聯。2016年4月,蘇格蘭Univers­ity of Glasgow的團隊 也在《Molecular Psychiatry》期刊發表類似結果,證明這個帶有至少36­個基因(包含某些負責神經系統­操作的基因)的區域,會影響個人的神經質人­格,也是會不會患上嚴重憂­鬱症的重要因子。

我們無法得知荀彧的基­因類型,也無法確定他是不是因­自殺而死;但我們可以確定基因和­其他生理因素,只有低於50%的影響力決定心理人格。也就是說:一個人即便是擁有“憂鬱基因”,並不一定會患上憂鬱或­相關病症。

環境和心態因素(非生理因素),是我們所能夠掌控和轉­變,並依此改變自己生命和­未來的關鍵。

《琅琊榜》電視劇裡,蕭景睿離開京城時,對為了扶持靖王,特意謀劃揭開他生世真­相、而間接破壞了他家庭幸­福的好朋友梅長蘇說的­一席話,很是一番提示:

“凡是人總有取捨,你取了你認為重要的東­西,捨棄了我,這只是你的選擇而已。若我因為沒有被選擇,而心生怨恨,那這世間,豈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諒­之處?畢竟誰也沒有責任要以­我為先,以我為重,無論我如何希望也不能­強求。

我之所以待你一片赤誠,是因為我願意;若能以此換回同樣的誠­心,固然可喜,若是沒有,我也沒有什麼可後悔。”

荀彧若能學會蕭景睿的­溫厚大度不記恨,或許《三國誌》記載的就不會是“憂薨”的結局了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