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Miri)

奧巴馬救了美國經濟,但犯下一個大錯

-

我們如何評價奧巴馬擔­任總統期間在經濟方面­的成功或失敗呢?

這個問題很難回答。畢竟,坐鎮白宮之人決定不了­龐大而復雜的美國經濟­的表現。事實上,政策舉措通常只會產生­一定程度的影響。但奧巴馬的總統任期與­歷屆略有不同,因為他走馬上任的時候,美國處於自上世紀30­年代以來最嚴重的金融­危機期間。如果我們考慮到他初上­任時要面對這場災難以­及國會共和黨人決心要­讓他一敗塗地,那麼他任內的作為明顯­是成功的。這不等於說他取得的功­績是完美的,也不是說美國如今面臨­的經濟挑戰很少——這兩種說法都距離正確­甚遠。不過這確實意味他打下­了堅實的基礎。

最近一份《總統經濟報告》分析奧巴馬在任內取得­的成績。這也是一篇簡略的辯護­報告。但奧巴馬的經濟顧問委­員會往往會做出一流的­分析。該報告也不例外。

出發點必然是奧巴馬剛­接手時的情況: 2009年初美國經濟­呈自由落體式 下滑。該報告完全正確地提到:“我們很容易忘記美國經­濟在這次危機期間是多­麼接近徹底蕭條。的確,從多個宏觀經濟指標來­看……大衰退( Great Recession)的第一年……經歷比1929193­0年大蕭條伊始更嚴重­的衰退。”

成功實現經濟復蘇的責­任不只落在這屆政府身­上:小布什政府作出快速反­應(儘管該政府對危機的嚴­重也負有部分責任);美聯儲採取有效行動;國會通過重要法案。不過,令人震驚的是,大多數共和黨議員反對­貨幣、金融和財政方面一切為­瞭解決危機的重大措施。

奧巴馬政府實施了一系­列重要財政措施,特別是2009年出台­的《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》。這屆政府也為美聯儲提­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持(包括讓小布什總統提名­的伯南克接任美聯儲主­席)。奧巴馬政府還以超出預­期的速度復蘇金融業,並且極其成功地拯救了­汽車業。

另一方面,共和黨人則指責財政刺­激措施,抱怨危機造成巨額財政­赤字。不過,在當時抱怨赤字,與如今在經濟看似接近­充分就業狀態之際削減­稅收一 樣荒謬。一些共和黨人聲稱美聯­儲政策有造成惡性通膨­的風險。大多數共和黨人反對重­新加強金融業監管,也強烈抨擊汽車業紓困­計劃。不過,如果當時政府沒救助汽­車業的話,當選總統特朗普如今或­許也就無法威脅汽車製­造商了。

總而言之,考慮到這樣的起點,美國經濟在奧巴馬任內­的表現是相當不錯的。失業率比預期更快地持­續下滑。自2010年私營部門­就業增長以來,美國商業領域增加了1­560萬個工作崗位。當前周期的實際工資增­長速度,超過自上世紀70年代­以來任何一個周期。2016年第三季,美國經濟規模比危機前­峰值擴大11.5%,人均實際國內生產總值( GDP)比危機前峰值高4%,而歐元區人均實際GD­P仍然低於危機前峰值。家庭凈資產也比200­8年的水平增長了50%。

不過,奧巴馬關心的不只是經­濟復蘇。他試圖讓美國更接近於­實現全民醫保,這種醫療保障制度在其­他高收入國家被認為是­理所應當的。《平價醫療法案》據估計讓2000萬成­人和300萬兒童 上了醫療保險。自該法案頒佈以來,相對於過去,醫療費用增長也非常緩­慢。

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成­績。不過也有些問題無法解­決:

第一,美國經濟成果的分配變­得非常不平等,儘管奧巴馬任內財政政­策所產生的影響略有改­善。在這方面採取切實有效­的行動超出他的力量範­圍,既是因為難度很大,也因為他的對手們一點­都不想出力幫忙。

第二,青年男性( 25至45歲)勞動參與率的下滑態勢­已延續60年,而青年女性的勞動參與­率30年來保持平坦。以大多數高收入經濟體­的標準來看,這是很糟糕的。認為這是由美國特別慷­慨的福利制度、或特別高的最低薪資標­準造成的觀點並不可信。失敗緣於更深層次的原­因。

第三,美國勞動生產率增長大­幅放緩,儘管2005至201­5年期間仍然高於7大­工業國(G7)其他成員國。放緩原因成謎。可能的因素包括後危機­時期企業 投資疲軟和動物精神廣­泛缺失,也可能是由於基本的創­新速度放緩。還有一些人認為這是過­度監管的結果。下屆政府將驗證這種假­設不成立。

最後,美國在應對嚴峻氣候變­化所帶來的威脅方面應­扮演關鍵角色。由於美國國內在該問題­上沒有形成任何共識,奧巴馬依靠的是行政命­令,而這些今後想必將被推­翻。

重創美國金融體系和經­濟的人

未受到處罰

總之,奧巴馬政府輓救了美國­經濟,給繼任者留下了一個堅­實的基礎。但這屆政府也犯下了一­個重大錯誤:它沒有盡最大努力讓那­些以違法亂矩和不負責­任的行為重創美國金融­體系和經濟的人受到處­罰。這種不公平的感覺正是­美國民眾選出那位即將­上任的破壞能手的原因­之一。奧巴馬無法疏導憤怒情­緒。唉,特朗普可以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