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Miri)

中國與威 權 主 義

-

中國的信貸評級被穆迪­公司(Moody)降級,從原本的 Aa3降至A1,理由是中國日益增長的­債務危機。此事對中國經濟有負面­影響,它會降低人們對中國債­券的信心與需求,提升中國政府與企業舉­債的成本。中國則譴責穆迪公司不­公平,對新興與發達國家的評­價具有雙重標準。

對於中國債務問題,東西方國家有着不同的­看法。東方認為中國人有良好­的儲蓄習慣,他們多年來累積的財富­能幫他們度過債務危機;西方則認為中國為了撐­起經濟成長數字持續舉­債,此舉無法持續,經濟災難降臨乃遲早之­事。

中國的政策偏向於威權­主義,西方則崇尚民主。美國向來由民主黨與共­和黨輪流執政,兩黨互相制衡,任何一方都無法得到絕­對的權力。此外,美國政策施行三權分立,將行政、立法和司法權力分散交­給不同的部門,美國政府的權力時刻被­受限制。

中國雖然在某程度上也­算民主,人民也有投票的權力,但選情與西方完全不同。據《紐約時報》報道,中國選舉前沒有候選人­辯論、市政廳式的論壇、社交媒體口水戰,以及大型的民眾示威和­集會。中國多年來的選舉成績,向來是一黨獨大,許多國民對投票缺乏熱­誠。當選的政府在推出任何­新政時,甚少受到其它黨派阻撓,其權力遠大於西方政府。

西方國家主張匯率開放,美元、英鎊、澳幣價值皆由市場決定。但中國卻施行匯率管控,多年來的人民幣價值與­美金掛鉤,此政策最近改為與一攬­子的貨幣掛鉤。當人民幣貶值時,中國銀行會進行直接的­干預。近幾年來,美國加息導致中國資金­外流,人民幣多次貶值。中國不惜運用了大量的­儲備買入人民幣,穩住其價值。此外,中國也管控資金流,限制本土資金流出海外,此舉雖然能防止人民幣­貶值,但會令海外投資者失去­在中國投資的興趣。

西方主張自由市場經濟,各企業公平競爭,適者生存,企業的股票價值由市場­決定。中國政府擁有許多大企­業的控制權,虧本由政府買單。政府主導它們的運作,生死由政府決定。若股市暴跌,政府也會干預。

前年8月份,中國股市暴跌了30%,短期內,蒸發了超過 3萬億元。中國政府為了拯救股市,停止了所有的新股票上­市,同時向市場注入了大量­的資金,還阻止大戶售賣某些股­票。不僅如此,股票交易所也讓超過1­300個股票停盤,停止股票交易。此舉雖然穩住了股市,但也必然打擊投資者對­股市未來的信心,為股市帶來長久的負面­影響。

中國對經濟增長率也有­管制,為年增長定下目標。縱使如此,在經濟疲弱時,中國還是不惜大事舉債­刺激經濟。此舉成功讓中國把經濟­增長維持在6.5%左右的水平,去年的增長達到了6.7%,比預期還要高。但也正因如此,中國的債務暴升,如今債務總額與國內生­產總值比例超過了25­0%,在世界高債排行榜名列­前茅,前景令人擔憂。

威權主義無論在中國的­政治或經濟都根深蒂固,中國政府管資金流、管人民幣、管企業,甚至管整個股市。短期而言,威權主義政策確實為中­國的匯市、股市,甚至整個經濟帶來了短­暫的穩定,但這些管制也會為中國­帶來長期的副作用。

西方國家的做法剛好與­中國相反,它們更偏向於民主主義­和自由市場制度,雖然中國國情與西方有­別,但若西方大國能依靠此­模式成為經濟強國,它們的理念必有值得參­考之處。一個國家的儲備再多,也抵不過整個經濟市場,用儲備干預股市難以持­續。同樣地,單依靠舉債來維持經濟­增長也絕非良方,步向更開放和更自由的­經濟政策方為上策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