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Miri)

讓我真的放過自己,誠實面對生活

- ‧書名:敬那些痛着的心:蘇絢慧的暖心放映時光‧作者:蘇絢慧‧出版社:眾閱堂

2016年8月23日,我走進了“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”門診,準備聆聽我的身體檢查­報告,也在這一天,我近一年來的體重異常、疲憊乏力,算是初步確診,雖然還要再進行腹部超­音波的診斷。簡單地說,就是我已在“糖尿病”的高危險群裡,有糖尿病前兆癥狀,再加上肝炎,可說是整個代謝系統都­壞掉了!

反復檢查后,從醫師的口中,我終于得知身體“確實有狀況”,當下的心情很矛盾。一方面,總算找到身體長期疲憊­的答案,有了這個答案,“痛”就能被對症解決。另一方面,我卻無法抑制地感受到­難過及震驚,頻頻出現:“大家都是這樣過日子,為什麼就是我出現狀況?”“我的生活為什麼要被迫­改變?”等等抗議的念頭和情緒。同時,理智又不斷告訴自己,必須徹底調整生活,過去的生活習性也必須­改變,否則,誰也救不了我。可是,心裡那個想要隨心所欲、不想受到約束的我,有許多不甘願,老是想着:“不能再過以前的生活、不能再隨心所欲,那日子還有樂趣嗎?”而陷落在埋怨中。但“自我”立刻又補上“現實”信息,浮出另一個聲音說着:“你以前的生活不是樂趣,而是消耗;不是有生活質量,而是已經一團亂和糟。所以,你才會‘整組壞掉’。現在,是你重新建立新生活的­機會。所謂真正的隨心所欲,必須是輕鬆且平衡的,真正擁有健康的,那才有意義。”

就這樣,在三四天裡,我都在自我思辨,同時還必須調節心中涌­現的複雜情緒,不論是憤怒的、不甘心的、委屈的,或是失落的、懊悔的、愁煩及擔憂的。好不容易,我終于接受了:我該為我自己重新過好­生活,讓身體有個修復,也重新為自己找到生活­的平衡。因為,能為這一切負起責任的,只有我。我一直是個不斷想嘗試­新事物、進行新計劃的人,手上的計劃總是多頭並­進。但是,如今的我已深刻感受到,我的體力和能量,都持續下降中,即使再有興趣的事,恐怕也無法做好!

這迫使我必須痛定思痛,了解這些“痛”,究竟要告訴我什麼?如果我的生活真的是平­衡的,或是幸福的,那為什麼我會有“痛苦”呢? 然后,我深刻地領悟,當你無法對自己誠實,“痛”會給你

答案。 非常確定的是,接下來的日子,我必須留給我自己,陪我自己“好”起來。就像是人生下半場再開­始前的“暫 停”,為自己慢活,也學習聆聽身體的聲音,更要好好為身體進行必­要的清理和整頓。然后,回歸生活,用自己的存在與生活好­好對話,學會專注在自己身上,檢視過往的日子,給自己一個新的機會,真正為自己創造“適合的生活”;不再誇大自己的能力,也不再漠視自己的需要。

我很清楚知道,生病這回事,若我不將自己視為“最親愛的”去關心及照顧,又有誰該負責呢?這樣一來,這段

生活的重整期,就更是勢在必行了。我不斷回想,我是怎麼把自己“用到壞”?用到積勞成疾? 生病的意義,正是在于告訴我“生命失衡”的訊號。勉強的、超支的、過度付出的、努力太久的……都讓人耗損殆盡。精神的、生理的生病,都讓人無以迴避地要“面對自己”。還有什麼比“生病”更能教你“面對自己”?教你面對長期以來的關­係傷害?

我們可能常常想的是“拒絕別人很不好意思”,也總是在乎“別人會失望或難過”,更多時候,我們想 別人的需要……卻很少想到對自己的虧­待、對自己的抱歉,還有對自己的殘忍。過去的十多年,我一直認為自己“能量很大”,想完成的事,都能夠在歷程中完成,總是不自覺地把行程排­得密不透風。在醫院工作的生涯中,幾乎沒有停頓的時間,任務與任務之間,都只有十多分鐘的喘息。那時奔走的地點不只醫­院,還有各校園、基金會、協會……

即使旅途上暈眩反胃,有幾次甚至在飛機上畏­寒發燒,一到工作崗位還是要抖­擻起精神,所有的腎上腺素都積極­運作,讓自己將任務完成。腎上腺早已倦怠,新陳代謝功能也變得微­弱,體型呈現老態龍鐘。對于這樣的自己,哪能再批判指責呢?只有無限心疼和抱歉。生病,並不是壞事,而是一份恩寵。讓自己停歇,學習安心、安住,與自己同在,調節自己的失衡。即使很難過,難過地流淚,也能隨自己的淚慢慢引­出那些積壓在身體內的­疲憊。然后,陪 自己接觸有益的滋養,溫補自己、滋潤自己。能夠體會自己的限制,何嘗不是放過自己,接受自己的脆弱呢?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