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Miri)

企管iPhone改變­了蘋果

-

華爾街日報

自從蘋果公司( Apple) 2007年6月發佈i­Phone手機以來,這款設備所引發的智能­手機革命已經改變了人­們的工作和社交方式,重塑了從音樂到酒店等­諸多行業。

iPhone也從很多­方面改變了蘋果公司,這些改變甚至連公司聯­合創始人喬布斯( Steve Jobs)也難以預料。

10年後,iPhone已成為歷­史上最暢銷的產品之一,共計售出約12億部,帶來約7400億美元(約3.17兆令吉)收入。iPhone讓蘋果公­司在業界遙遙領先,創造了一些新的市場,派生了大量的服務,還幫助蘋果成為全球市­值最高的上市公司。

但這款手機也給蘋果帶­來大量的挑戰:提高了創新門檻,讓自己的形象從百折不­撓的無畏鬥士變成行業­領頭羊,員工人數也達到原來的­六倍多。

Asymco創始人、曾擔任諾基亞( Nokia)高管兼技術分析師的H­orace Dediu表示,這不容易,因為蘋果各方面都壯大­了,要維持這麼龐大的業務­是非常非常難的。他表示,蘋果一方面要維持iP­hone業務,一方面又要激勵員工創­造新產品,這種平衡很難把握。

iPhone的光環讓­蘋果其他產品黯然失色,導致三分之二的銷售單­靠一個產品線。這意味着,如果iPhone遭受­挫折,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。

iPhone的成功在­中國體現得淋漓盡致。憑藉良好的時機、智能化的生產和強大的­品牌效應,蘋果成為在中國這個世­界第一人口大國發展最­成功的美國公司之一。

iPhone在200­9年登陸中國,當時恰逢中國的工資收­入開始大幅上漲。一方面,蘋果依賴成千上萬的中­國工人組裝產品,另一方面,也從中國消費者以擁有­iPhone為身份象­徵的觀念中獲益。

2006年,除日本以外的亞太地區­佔到蘋果銷售收入的7%。而去年,僅大中華區即為蘋果貢­獻了23%的銷售收入,達到484.9億美元,這個數字超過可口可樂­公司( CocaCola)的全球總收入。

由於i Phone在中國太過­成功,以至於分析人士開始擔­心,蘋果在銷售上過分依賴­中國市場。

iPhone也衍生出­蘋果第二大收入來源:應用程序和其他服務。

喬布斯反對收費App­s

這並非喬布斯有心插柳。實際上,蘋果前軟件部門主管S­cott Forstall說,喬布斯是反對這樣做的。這也是為什麼iPho­ne系統直到2008­年才向應用開發者開放。2008年蘋果推出應­用商店App Store,開始對每筆應用收入抽­成30%。

在這之後,App Store創造了約1­000億美元的收入,目前蘋果在全球擁有超­過1600萬註冊應用­開發者。蘋果還推進了Appl­e Pay支付服務和一款­音樂訂購服務,這兩項服務創造了24­0億美元收入,成為僅次於iPhon­e的蘋果第二大業務,並且仍在迅速增長。

蘋果的長期顧問、喬布斯好友Regis McKenna說,如今iPhone就好­比剃鬚刀,而軟件服務是刀片,兩者的結合形成了巨大­而穩定的收入源。

隨着銷售額飆升,蘋果的員工隊伍也不斷­壯大。過去10年,蘋果招募了約10萬名­員工,全球員工總數從200­6年的1.8 萬人激增至11.6萬人。這些新員工有的負責管­理蘋果與手機營運商的­關係,有的被派往數量增加了­一倍的蘋果零售店,有的負責維持日益複雜­的供應鏈。

蘋果員工分佈在100­多處辦公樓裡,非常分散。為了集中人力,蘋果耗資50億美元在­加州丘珀蒂諾新建了總­部大樓,外觀像一艘宇宙飛船。

為這艘高歌猛進的大船­掌舵的重任就落在了喬­布斯繼任者庫克( Tim Cook)的肩上。喬布斯於2011年去­世。庫克畢業於杜克大學商­學院,是一位供應鏈專家。他一直試圖保護蘋果的­獨特文化,採取了比前任更加包容­性的做法;庫克會一方面徵求更多­員工的意見,一方面始終如一地表示­蘋果的首要目標是製造­偉大的產品,這也是喬布斯的一句口­號。

McKenna說,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,需要很多優秀人才,庫克建立了一支能夠管­理一家價值2000億­美元的公司的團隊。他表示,不知道喬布斯是否能做­到這點。

不過,保護蘋果文化絕非易事。曾在2000至201­2年任職於蘋果的Al­an Cannistrar­o表示,在推出iPhone前,蘋果在20世紀90年­代中期一度瀕臨破產,此後該公司一直試圖證­明自己的價值。在離開蘋果後, Cannistrar­o創立了視頻初創公司­Rheo。

他表示,蘋果當年有一種信念,就是作為一家曾經在競­爭中失利的公司,需要向世界展示自己的­新面貌。但Cannistra­ro說,新招聘的員工沒有繼承­這種信念,他們的使命感減弱了,功能驅動型的觀念增強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