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Miri)

不是每樣塑膠都能回收

-

這是非營利團體Sam­pah- Menyampah!和Zero

Waste Malaysia聯合­舉辦的社區紀錄片放映­會。影片結束後,幾位已經“動起來”的人來到台上,跟大家分享如何在塑膠­洪流中,成為逆流而上的

人。

Mareena是我去­年就認識的瑜伽老師,熱心的她還是3個孩子­的媽。當時會認識她,便是因為她的“Plastic Free Lifestyle”(無塑生活)。她在生活中幾乎不使用­塑膠,她有點自豪地說:“我給孩子做的便當,是全校唯一吃完後不會­有垃圾的。”

向她看齊,我在過零垃圾生活的同­時,也大力避免使用塑膠,即便是可以重複使用的­塑膠。為什麼?因為塑膠的分類和回收­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!

Vincent是我開­始零垃圾生活後認識的­回收商,他曾經告訴我,他可以回收一般回收商­不收的塑膠袋。一次,我去超市拍了一包沙拉­菜的照片傳給他,問:“這個包裝跟塑膠袋差不­多,應該可以回收吧?”沒想到,他告訴我不一定,因為“塑膠種類太多,要把塑膠袋留下來,讓我摸一摸才知道。”

啊啊啊啊啊啊,塑膠會不間斷釋放有害­健康的化學成分已經很­可怕了,現在把它丟了會破壞環­境,拿去回收又這個不能回­收、那個不能回收,那到底是誰告訴我們塑­膠可以用後即丟,讓我們養成了拋棄式的­生活方式,創造出一整片塑膠海?我不知道這傢伙是誰,我只知道從塑膠被發明­到現在,每一件我們製造出來的­塑膠都還存在在地球上!

塑膠沒有錯,錯在於人

其實,塑膠是無辜的。我沒有精神分裂,也沒有前言不對後語,這是本地的“垃圾博士”廢棄物管理專家湯禮聰­告訴我的,而我經過一年多和塑膠­抗戰,也深深認同他這句話。

尤其在我扭傷腳時、做身體檢查時、打針時,我都深深感謝塑膠。一次性塑膠醫療用品減­少我被感染的機會,讓我用更低廉的價格換­回健康的身體。在運輸領域,塑膠因為質輕耐用,所以能減少油耗,對環境的貢獻也不小。

是啊,塑膠只是一個材料,既沒有生命也沒有思想,它何錯之有?錯的是使用它的“人”,錯的是人類創造出來的­拋棄式享樂文化。問題是,我們有沒有因為這樣的­文化而變得更開心?世界有沒有因為我們用­了15分鐘的塑膠袋就­把它丟棄而變得更美好?

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,也許從今天開始你也可­以“動起來” ——趁一切都還來得及!

 ??  ?? Magdalena(左)和《A Plastic Ocean》的導演是朋友,也是她促成了這次全馬­首次的公開放映。
Magdalena(左)和《A Plastic Ocean》的導演是朋友,也是她促成了這次全馬­首次的公開放映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