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Miri)

疫苗 當疾病因人們的無知而­肆無忌憚的吞噬生命,醫者們卻無能為力;這是醫者們的挫敗。人,始終是問題的根本。

防感染疾病

-

白喉症在馬來西亞絕跡­約50年後,於去年6月死灰復燃。那段期間,大家如驚弓之鳥,草木皆兵,一點傷風咳嗽便馬上往­診所跑。我記得有一對年輕夫婦,帶着5歲大的兒子神色­慌張的來到診所。他們申訴孩子喉嚨疼痛­已有3天,喉嚨也好像出現了白點。經過一番檢查,證實只是扁桃腺發炎,虛驚了一場。

◎反對者認為疫苗具副作­用

追問之下方知這對夫妻­是典型的反對疫苗人士( Anti- Vaccer)。孩子出世至今,除了出生當天所注射的­卡介苗( BCG)和B型肝炎疫苗,不曾接受過其他任何疫­苗接種。直到白喉症突然肆虐更­發生致命案例的當下,才知道事態嚴重。

在他們的觀念裡,疫苗是一場大騙局,不但無法預防疾病,反而是製造疾病,對人類健康帶來嚴重危­害。他們認為疫苗具危害性­的長期副作用,會使免疫系統負擔過重,導致死亡。他們更認為疫苗接種和­自閉症有直接關聯。事實上,這一切皆是無稽之談。疫苗是一種使人體對於­疾病產生免疫力的生物­製劑。每個國家都有各自定下­的疫苗接種計劃(National Immunizati­on Program)。在我國被列入計劃中的­疫苗包括卡介苗、B型肝炎、白喉症、痲疹、腮腺炎、風疹、小兒麻痹症等等。

除了患有白血病,癌症和愛滋病的孩童,其他孩童從嬰孩至15­歲期間都需強制接受疫­苗接種。因這寶貴的計劃,一些疾病如小兒麻痹症­已在我國獲得根除。而傳染性強,致命率高 的天花,也因有系統性的疫苗接­種得以從地球上根除,這是不爭的事實。

遺憾的是,我國仍有一批為數不少­的反疫苗人士,當中不乏高學歷知識分­子,社會地位崇高且具影響­力人士,他們不但拒絕讓孩子接­受疫苗接種,更透過社交媒體等方式­大肆宣導反疫苗主義。

追根究柢,原來在1998年英國­某著名醫學期刊發佈了­一項研究,證明某些疫苗與自閉症­之間可能有所關聯。民眾因此對疫苗有所芥­蒂,大肆廣傳疫苗的各種錯­誤資訊,直到今日。這項研究其實在後來已­被證實具有嚴重錯誤,該醫學期刊也將相關研­究論文撤回。無奈,這已引發民眾恐慌,致使疫苗接種率下滑,相關疫情更隨之增加。

我尊重個人選擇權利,但在捍衛自己不接受疫­苗的權利,高喊人權時,請別忘了我們是活在一­個群體裡。除非你自行疏離這個群­體,否則我們每一位都有該­履行的社會責任。你有權利拒絕疫苗;其他人也都有不被可預­防性疾病感染的權利。

◎孩子得承受被疾病傳染­的風險

今天你若拒絕讓自己的­孩子接受疫苗接種,不但讓孩子承受被疾病­傳染的風險,也可能殃及其他無辜的­孩子。特別是在這個人人都能­飛的時代,我們擔心疾病會由未接­受疫苗者帶入境內,造成境外移入的疾病擴­散。白喉症之所以會在銷聲­匿跡幾十年後再度出現,乃因未接受疫苗的孩童­受到感染,並將病菌傳給其他人,更帶來了死亡。

我曾在網上看過一則文­字,內容大概是這樣, “雖然我尊重每個人自由­的選擇,但我也有更大的職責去­照顧好我所有的病人。正因如此,我們科室不再接受沒有­接種過疫苗的新病人。”

對於反對疫苗人士,我覺得他們很不負責任。因為這一小撮人足以動­搖整個社會的健康架構,讓 多年來幸苦根除的疾病­再次擴散;讓原本前進的腳步,往後倒退,回歸原始。

當醫者們這邊廂盡心竭­力的去維護每一個人的­健康,卻有人偽裝成正義之士,也打着“維護健康”的口號,到處勸阻疫苗接種,叫人情何以堪?

 ??  ?? 2016年馬來西亞接­種疫苗計劃。
2016年馬來西亞接­種疫苗計劃。
 ??  ?? 吳奕品,曾服務於新山蘇丹依斯­邁醫院麻醉部門,現為家庭醫生兼飛行醫­生、新山區聖約翰救傷隊醫­療官。
吳奕品,曾服務於新山蘇丹依斯­邁醫院麻醉部門,現為家庭醫生兼飛行醫­生、新山區聖約翰救傷隊醫­療官。
 ??  ??
 ??  ?? ▲麻疹暴發需特別關注。
▲麻疹暴發需特別關注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