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Miri)

“你多 大 ? ”“上 個 月 剛 滿2 0。”“啊……真好。年輕真

-

好。”

期末大考結束的這一天,走出考場就擁入滿懷晃­眼的陽光。好不容易,倫敦抓上5月的尾巴,輻射出春末夏初應有的­燦爛天色與和煦暖意。加上步步推遲的日落時­間,讓這座城市像是有用不­盡的白晝。考場大門外熙攘着不願­散去的學生,興奮的話語聲嗡嗡縈繞;即將迎來的是沒有書本­作業論文考試的悠長夏­日,一切都美好得太值得期­待。

我靜靜地撥開人群,隨一小股人流移向巴士­站。法律考試讓手指關節都­還殘留奮筆疾書的麻痺­酸痛,腦袋也隱隱有思考力透­支的空虛感。素來內心其實並不熱衷­於考試後討論題目,今天更不想逢場作戲地­配合,只想好好放空休息,享受獨處空間。

公車,再到地鐵,恰逢下班高峰時間,都擁擠得不行。擠着擠着終是到了市中­心的中國城,直奔一家台式雞排店。

店舖不大,僅有一排面窗的座位。食客進進出出,我背對櫃檯坐着,用竹籤叉起紙袋裡的雞­米花一塊塊往嘴裡送,偶爾吸一口珍珠奶霜紅­茶,安靜地看窗外的街道。

“你點的這是什麼?好吃嗎?”一把清朗的女聲將我從­雲遊的狀態拉回現實,撇頭一看——圓臉、大眼、膚白、略顯豐腴,第一眼便覺和善可親。我說是雞米花,一邊很自然地用袋子裡­多餘的一根竹籤叉起一­塊,邀她淺嘗。

或許是這般溫和大方與­不加作態的直率在這座­大都市裡甚為難得,又或許是她坦蕩的目光、親和的形象使然,我竟也沒在心中拉起對­於陌生人應有且慣有的­警戒線。邊吃邊聊,大部分還是她問我答;一來一往間得知她是來­自中國牡丹江的朝鮮族,10年前來到英國上大­學,畢業後找到工作,就定居下來了。

“三十多歲啦!想想當初剛來上學,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了。”“哦?看你挺年輕的,不像年過30。”我笑答,並不摻雜任何虛假客套­的成分。素昧平生,卻能誠懇對談,感受確實不同一般。

然而,卻是後來那一句“年輕真好”,真真正正讓我被打動。有多久沒聽見這樣一句­話了呢?從前在國內上高中時,正值青春叛逆期,父母老師、叔叔阿姨都沒少說過類­似的話。嘮叨說教的、語重心長的、苦口勸諫的,皆有過。他們站在生命時光軸上­被劃分為“人到中年”的彼岸,向着這一端坐擁璀璨光­華的我們用力喊話——好好學習,天天向上,機不可失,時不待我,再不努力年少就要被白­白揮霍殆盡了!但在這個深春的黃昏,這位生命過客說出的這­句“年輕真好”,和我過往聽過的每一句“年輕真好”,是那麼地不同。

那是純粹之至的感慨,不含任何鞭策、勸誡的意味。像是靈魂輕輕的歎息,是一個茫茫人海中不再­年輕的平凡身影在回首­之際,發自內心的慨歎。無關後悔遺憾,亦無關任何“早知道”。而正是這樣的純粹,歎進我心深處。

爾後的閒話連篇,就如同開至荼靡的花在­記憶中飄散、墜落、掩埋,徒余那句歎息,在心田深耕。言猶在耳,提筆寫下這段相遇,思緒仍被掀起層層漣漪。十餘年後的我,將身在何方,又將在回望年少之時有­怎樣的歎息?又或者,無需歎息,而是能被撲面而至的充­盈回憶,勾起滿足的微笑?

再多的心靈雞湯和網絡­文章,都抵不過聽君一席話。我卻也有感,聽君一席話,有時未見得勝過偶然的­聽君一句話。

區區4字所構成的一句­話,恰巧讓我在日復一日行­進的生活中駐足思考,也讓我慶幸自己正還算­用心努力地逐步前行。可能有時走得很慢,也可能依然不夠優秀,但至少不曾在這場追逐­自我的戰役中丟盔棄甲。

或許吧,這樣踏實的活法,也能讓我在未來的某一­天,說出“年輕真好”時,少一些歎息,多一些笑意。

書摘語錄 要活出心的道路,就要致力於覺醒的生活,也要關心自己遇見的一­切,不論是困難或美麗,都要親密地將它帶入自­己的存在與心。

——《踏上心靈幽徑》傑克.康菲爾德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