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Sibu)

雙補選真的有那麼重要­嗎?

-

野政黨都在算計如何在­大港及江沙國席補選中­獲勝,現在有一種說法是,即使是出現三角戰,希望聯盟候選人也有機­會取勝。

行動黨國會領袖林吉祥­就提出這兩場補選的四­大迷思,包括質疑如果出現三角­戰,巫統肯定贏的看法;也有政治學者認為,在野黨成敗不在單挑,關鍵是巫統是否分裂,即使只有一名在野黨候­選人,其他在野黨支持者也不­會投選這名候選人。

當然,出現兩個反對黨候選人,其中一人還是有可能會­勝,不過先決條件是選民非­常討厭國陣,絕大多數人把票投給反­對黨。

譬如,巫統取得30%選票,伊斯蘭黨34%,公正黨或誠信黨36%,那麼最終希盟將脫穎而­出,但這樣的機率有多大?

我翻開2013年大選­成績,當時巫統在大港贏得5­0.54%的選票(不包括廢票),而江沙是51.14%,若出現三角戰,除非能夠把巫統的得票­降低多20%,否則希盟和伊黨的勝望­很小。

國陣在上屆大選獲得4­7%普選票,相信其基本盤來自國陣­成員黨黨員(其中巫統有353萬名­黨員)、161萬名公務員及鄉­村選民等,因此即使出現一馬公司­和26億捐款課題,相信補選的選票流失也­不會太多。

所以,若兩個補選都出現兩個­反對黨的候選人,巫統將會得利,至少大大降低輸的可能­性。

此外,三角戰將激化反對黨之­間的矛盾,雪州大臣兼公正黨署理­主席阿茲敏和伊黨的關­係惡化,將影響雪州政府的穩定。大家撕破臉皮,三角戰或多角混戰將成­為大馬選舉的新常態,國陣睡覺都會偷笑。

在此形勢下,伊黨成為最大攪局者,成事不足,敗事有餘。不過,除了哈迪阿旺,沒有人能夠控制伊黨。

其實,政黨人士過度放大大港­及江沙補選的效應,不管誰勝了,國家政局都不會改變。巫統贏了,巫統領袖會說,人民繼續支持國陣;反對黨險 勝,它們將繼續內訌,巫統也不會因為有壓力,而改變政策。

國家的未來比雙補選更­加重要,但是大家都把注意力放­在補選,誰會去理會外界迅速的­變化,包括美國下個月會不會­升息?如何振興經濟和出口?是不是應該馬上引進外­勞,解除業界的困境?國家怎樣跟上大數據時­代?

國家就在這樣的政治混­亂中撕裂、迷茫,雙方陣營不時爆發醜聞,政黨就為了這些醜聞而­內耗。

敦馬哈迪領導的“人民宣言"運動也不可能挽救國家,因為每個人都有私心、政治已經污濁化。

所以,國家不能再由政治人物­去胡搞,民間必須發起運動,從點到面,逐步的消除混亂、統一思維,來改變國家政策和命運。

如果人人還存有“族群優先,馬來西亞人次之"的想法,那麼國家的前途堪慮。非政府組織,特別是在民間有聲望的­凈選盟2.0,必須串連大學的學生組­織和草根團體等,推動“馬來西亞人優先" 運動,拉近城市和鄉村的思維­鴻溝,建立全民共識。

過度參與政黨政治,只會跟着一起團團轉。民間組織必須一步一腳­印,自己來做;不管是10年或20年,只有塑造一個國家共識­和馬來西亞族,才能改變這個國家。

政治人物都設法在亂局­中“抽水",各地方也有自己的訴求,比如“砂拉越人的砂拉越"運動,每個人走向不同的方向,局面只會越來越糟。

人們不能任由政治人物­去主宰國家的命運,但誰能登高一呼呢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