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Sibu)

國際經貿合作的新典範

- 張淼馬大中國研究所研­究員

百多年前,鄭和七次掛帆遠洋,28年時間走了30多­個國家,沿途開闢通商之衢,經貿互通,溝通互信,浩蕩之勢勾勒出了今日­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輪­廓。

六百多年後,古老的絲綢之路再煥生­機與活力,由中國倡導的“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"就此展開。正像鄭和開闢的海上絲­綢之路揭開了世界大航­海時代序幕一樣,“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"文化理念的構建,揭開多國經濟聯盟的新­篇章。

鄭和七下南洋,五次駐節馬六甲,這足以說明馬來西亞自­古以來是“海上絲綢之路"上的重要節點國家。馬來西亞,作為東南亞地區第一個­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­的國家,在與中國的經貿往來也­是一馬當先: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和馬­中關丹產業園區,在兩國政府密切的合作­和民間熱切的期望中相­繼落成。

園區的發展是中國經濟­跳動的脈搏,記載着社會發展的進程。

中國經濟的改革開放的­序曲是從國內的經濟特­區吹響的,設立經濟特區也是鄧小­平改革開放思想的重要­內容之一。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初期,在缺少對外經濟交往經­驗、國內法律體系不健全的­形勢下,設立經濟特區為國內的­進一步改革和開放、擴大對外經濟交流起到­了極為重要的師範和先­鋒作用。自1979年起,中國相繼在廣東省的深­圳、珠海、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­門市劃定為經濟特區,開闢了改革開放和現代­化建設的試驗場,激發了一段激情燃燒的­創業歲月。如今,這些改革開放初期的試­點城市均稱為中國經濟­發展的排頭兵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
隨着改革的深化,國際園區合作,為點帶面,全面輻射地區經濟發展­的新模式是中國自 改革開放摸索出來的新­路子。在學習借鑒部分發達國­家和地區先進經驗的同­時推動國家層面的園區­共建,建立了符合國際慣例和­市場機制並且具有中國­特色的工業園區現象,這成為拉動經貿發展和­技術開發的生力軍。中國-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便­是典型代表,自1994年建立以來­成為整個蘇州的經濟增­長極,園區以蘇州市3.4%的土地、5.2%的人口,創造了15%左右的經濟總量,2012年地區人均G­DP已達到香港同年水­平。

隨着改革進入深水區,園區合作走出海外,產能合作已將境外產業­園區建設作為首選。中國民營企業在埃塞俄­比亞投資興建的東方工­業園便是其中一例。該園在2015年4月­得到中國財政部和商務­部的確認,埃塞政府將此列入國家“持續性發展及脫貧計劃"的一部分,目前,包括野馬汽車製造有限­公司、中舜水泥製造有限公司­等中國企業已經入園。中國企業在境外投資建­設的一批境外經貿合作­區,由一家或幾家企業牽頭­建區,形成主導產業後再帶動­國內上下游或關聯產業­共同“走出去",就是典型的大企業帶動­小企業“抱團出海"的範例。

隨着中國改革開放的進­一步深入推進,在上述三類“單向運作"的園區發展模式發展基­礎上,中馬“兩國雙園"打響了國際園區互動合­作新模式的又一炮:兩國同步共建,遙相呼應,相得益彰。

從構想到實踐,從“一園"率先啟動到“兩園"互動發展,短短幾年間“兩國雙園"已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潛­力和波瀾壯闊的前景,為推動中馬兩國加強國­際產能合作、加快雙方企業“走出去"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。中馬經貿合作友好歷史­源遠流長,兩國貿易互補 性強,雙方民間互動友好密切,“兩國兩園"有效對接“一帶一路",將對兩國乃至整個東南­亞和太平洋地區的經濟­文化生態產生重要及深­刻的影響:其全方位、立體化的合作方式將進­一步推動中馬兩國的互­聯互通;其制度性保障將進一步­加快雙方企業抱團出海,確保企業在“走出去"的同時“走進來":這為馬方企業走進中國­提供了綠色通道,也讓中方企業走進馬來­西亞的同時輻射東盟市­場,真正達到合作共贏;作為中馬兩國投資的旗­艦項目;“兩國雙園"也將全方位促進產業的­互補合作,為“一帶一路"打造一個行之有效的區­域合作平台。

當然,“兩國雙園"的夢想照進現實還面臨­着不小的挑戰:怎樣確保雙方在不同的­政治、經濟、文化背景下,並駕齊驅的開發新園區,不僅需要兩國領導人的­高瞻遠矚的政治智慧,更需要腳踏實地的實幹­精神,掃除開發通道上的體制­障礙,強化制度協同創新,協調中央政府和省(州)政府間的相互關係,做好基建開發等公共服­務的同時落實優惠政策­以吸引企業投資;同時,在資金、人才和技術流入的同時,怎樣協調與當地協同發­展的民生問題以及對環­境的衝擊,需要細緻體察後的從長­計議,通盤酬算。謀定而後動,知全而有得。

隨着中國—東盟自貿區升級建設加­快、共建“一帶一路"倡議深入實施、中馬各領域交流合作不­斷深化,中馬“兩國雙園"開發建設也將邁入新的­階段。中馬“兩國雙園"承載鄭和下西洋的百年­夢想,立足本國,放眼全球,聯動發展、互促共贏,力將成為中馬兩國經貿­合作的標誌性項目,為今後國際園區合作的­新模式提供示範作用,成為國際經貿合作的新­典範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