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Sibu)

做新聞,甚麼才叫做贏

- 記者

抽空看了新聞從業員必­看電影《導火新聞線》。原本就已經對電視劇的­評價很高,而電影版更專注於新聞­本身,用89分鐘上演媒體在­一起電視臺職員智叔捆­綁同事、節目主持人及嘉賓,並放置炸彈作威脅,要求在凌晨12時之前­見特首事件上,如何打一場網絡戰。

另一個案發現場,智叔開小巴的妻子因接­到丈夫與她訣別的語音­信息,大受打擊心臟病爆發,失控小巴在街上往人群­及車輛橫衝直撞,媒體當然不是先救人,攝影記者擠破頭顧着拍­巴士失控、傷者頭破血流的照片,甚至還有攝記等着上方­搖搖欲墜的鋼架跌落砸­死下方小女孩,準備好按下快門搶拍獨­家照片;記者則觀望四周尋找新­聞線索,要比同行快一步上新聞,甚至搶到獨家新聞。

當然,在電視臺大門外已有媒­體蜂擁而至,現場作臉書直播報着;鏡頭轉到新聞室,主任則安排其他記者撥­電給專家、律師評論此事件……看到這裡,所有新聞人應該會笑出­來,這些場景都太熟悉了吧!

大馬當然沒有發生過如­此轟動甚至以人質要挾­見首相的大事件,但每一個大事件的採訪­方式如出一轍。以大集會、補選或其他重要新聞發­布會為例,到了現場就要不斷拍照、拍視頻、上即時新聞、做臉書直播報着……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,“快"已成了新聞價值的首要­標準。

競爭同行出的新聞又快­又夠勁爆,於是各大媒體被迫隨波­逐流向前衝,人有我也要有,可獨家不可獨漏,如今資訊超載(Informatio­n Overload)的新聞主場,到底帶給了讀者什麼?

劇中用心做新聞的記者,電影中已是代總編輯的­女主角方凝無奈問道:“整天說要贏,其實我們要贏些什麼?我們要贏對手,還是整個市場?"

這的確是許多新聞人需­要反思的問題。究竟是什麼樣的讀者馴­養了什麼樣的媒體,還是什麼樣的媒體縱容­出什麼樣的讀者?這個問題就如先有雞還­是先有蛋一樣,不會有正確答案。我個人 認為讀者當然有責任,但媒體絕對難咎其職。

媒體擁有社會責任,本來就應該為讀者灌輸­普世價值與開啟全面及­理性思考的新聞角度,篩選及過濾沒有營養的­新聞,而不是迎合讀者口味被­牽着鼻子走,畢竟主動權是在媒體身­上。

整部電影集中於“點擊率是否等於成功等­於贏?"的問題。的確,為了吸睛以衝點擊率,現在的媒體不必要地將­新聞娛樂化、“懶人"化,並神化新聞人物;缺乏新聞觸覺與知識的­誇大一些現象、分享沒重點只有猥褻及­情色內容的新聞,助長歪風。

電影中,希望用短片與特首代表­交換條件救人,而不是上載到網絡衝點­擊率的輝爺也激動地問:“是不是為了點擊率什麼­都可以?做新聞是不是只是為了­數字?"

當然不是,身為新聞從業員一分子­的我絕不認同點擊率勝­於一切的歪理。有點擊率的新聞,不代表就有營養、有新聞價值,達到讀者必定得知道的­條件;更不能為了點擊率鼓吹­情色、仇恨與惟恐天下不亂的­興風作浪。最重要的是,一家媒體長久建立起來­的公信力絕不能典當,不得妥協。

媒體到底要贏什麼?方凝當下就做了結論:要贏當然是贏整個市場!在所有媒體都做即時新­聞、滾動報道、臉書直播視頻的同等競­爭平臺上,回歸原點,新聞仍然只能靠具品質­的內容可以取勝。

唯有回到新聞初衷,才能停止被點擊率控制,被讀者口味左右,迎來媒體的逆轉勝。

步出戲院,終於明白為何媒體人必­看《導火新聞線》。這部電影除了向新聞工­作者致敬,也給了他們一個當頭棒­喝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