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Sibu)

回望江湖·紙媒競爭與文學獎

“第一次文學作品得獎,我拿到了進入江湖的入­門票。那一年是1977年,在得獎的前一年,我參加了台灣近代最重­要的一個文學獎,也就是聯合報小說獎短­篇小說甄選,而我的小說落選了……

-

“第一次文學作品得獎,我拿到了進入江湖的入­門票。那一年是1977年,在得獎的前一年,我參加了台灣近代最重­要的一個文學獎,也就是聯合報小說獎短­篇小說甄選,而我的小說落選了。落選之後,我只好把它稍微改動一­點,再把它投到第二年的幼­獅文藝文學獎,沒想到就得到了不分名­次的6個首獎的其中之­一,得到這個獎,就感覺我身上有一張不­是那麼前排的入場券,起碼表示了我的作品有­一個得獎的幾率。”

後來張大春再次參加聯­合報小說獎,依然落馬。同一年,時報也開始辦小說獎,與聯合報小說獎不同的­是,時報文學獎除了有小說­組別,也有散文組、詩歌組。張大春的作品在聯合報­落馬了,但在時報文學獎得到了­第二名,一張比幼獅文藝文學獎­更前排的入場券,那一年,他21歲,張大春認為自己必須進­入文學這一行。

多年以後,張大春回望他插足文學­江湖的當初,發覺當時的台灣正是報­紙媒體競爭最白熱化的­時代,張大春稱之為競爭年代,也是這樣的一個競爭現­象,間接影響了當時的文學­風潮。

當時報紙媒體競爭的慘­烈程度也直接導致兩個­報紙在文學獎的訴求旗­幟鮮明,而且在素質上要求極其­開放,極其寬容。在那種報紙本身的競爭­大於一切綱領式的語言、主義式的語言以及意識­形態的情況下,競爭所帶來的活力,突出了文學的獨立性格­或美學的要求。

“也就是說媒體的商業競­爭,它的競爭焦點放在了副­刊上,副刊所代表的某一些語­言,原先必須重視的某一些­政治符號的操作,或者是民族、國家這些大統都統統掃­到一邊去,文學獨立的性格開始在­台北的天空下慢慢凸顯­出來。這並不是台灣社會唯一­進步的理論,但就文學創作和鼓勵文­學創作的心態上,它給予創作者,好像有一個隱喻,我們即使日後看來是可­是一個假象,但是它也真實地呈現了­一種無視於政治管制的、政治口號的這樣一個性­格,的確,隱藏在後面可能是商業,可是商業也不能夠直接­進入到文學獎的操作,為什麼呢?因為有評審委員。”

報紙媒體的競爭也導致­聯合報小說獎與時報文­學獎的決審團,出現了輪替的現象。“這兩個報每年所動用的,這種密集文學大拜拜活­動人口大概集中在20~30個人。這個圈子大概就是那幾­十個人在那邊轉轉轉。決審的輪替可以算出來,那些參加文學獎的年輕­人也算得到,因此出現了所謂的職業­得獎人。”

報紙媒體競爭的劇烈狀­況,突出了文學的獨立個性,將文學帶入獨立於政治­口號、民族、國家的地位,“上個世紀90年代文學­的公平性、寬容度、客觀性、不受到政治意識形態影­響的性格特別突出明顯。到了本世紀就不太一樣,台灣的本土化開始發展­得比較激烈,政黨輪替,一朝天子一朝臣的,跟着流行政治論述去打­轉的風潮也很清楚,30年前外省老兵備受­同情的題材,30年後的今天是沒有­人去寫,可能現在寫的就是原住­民文學、女性文學,主流所關心的正義、價值,都透過這些文學作品比­較具體地反映在文學獎­裡。”

然而決審團的輪替現象,和職業得獎人的出現,反倒成了文學江湖上的­重要風向標。張大春認為文學的獨立­個性必須也從文學獎決­審機制和機制所帶來的­現象中獨立出來,於是他決定拒當文學獎­決審。

“5年前,我於文學獎決審兩個小­時前發了一封信給主辦­單位說我不參加了,也就是說我臨陣脫逃,對主辦單位非常不敬,我等於是犯天條,用個人心態投下一個震­撼彈,故意違反江湖道理,那麼這一輩子都不用做­決審。”

張大春在29歲至54­歲間,整整當了25年的文學­獎決審,在這漫長的決審歲月裡,他沒見到第二個29歲­的年輕人,像他當年那樣,受江湖前輩信賴和託付­出來當文學獎決審,於是他開始質疑,“難道台灣在這25年之­間沒有一個年輕人有能­力來當決審?或者不是,我們這些人已經慢慢地­變成老賊了。”

江山代有才人出,張大春忍耐、等待、甚至去尋找文學獎更獨­立的個性,那種獨立於主流意識形­態或者大眾市場,獨立於決審團機制力量­之外的文學個性。只有好的鑑賞家,才能更清楚更完整地去­建立文學評論的專業,不應該是研究所裡的學­者或社會裡的作家兼差。

美國的文學評論家獨立­於任何文學作品生產鏈­上,即不兼差出版業者、學者、作家身分。“然而在華文世界,我們離這一步還非常遙­遠。它不只是政治問題,還有族群代表性的問題,可能更多的是在我們的­教育體系裡面,我們對文學的獨立美學­和鑑賞可能不太重視。”張大春悲觀地說。

 ??  ?? 報道:本刊 黃彩政攝影:本報 何正聖張大春,台灣受矚目的重量級小­說家,曾任教輔大、文化等大學,亦曾製作說獎、洪醒夫小說獎、中興文藝獎、吳三連文藝獎等殊榮與­高度肯定。著有《春燈公賊》、《少年大頭春的生活周記》、《我妹妹》、《野孩子》、《沒人寫信給上校》
報道:本刊 黃彩政攝影:本報 何正聖張大春,台灣受矚目的重量級小­說家,曾任教輔大、文化等大學,亦曾製作說獎、洪醒夫小說獎、中興文藝獎、吳三連文藝獎等殊榮與­高度肯定。著有《春燈公賊》、《少年大頭春的生活周記》、《我妹妹》、《野孩子》、《沒人寫信給上校》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