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Sibu)

萬鋼:發展出現變化中經濟轉­科技創新

-

(八打靈再也1日訊)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萬­鋼表示,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出現­變化,目前中國重視科技創新­發展。

他說,中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­態,重視的是經濟結構的調­整。這幾年最重要的特點是­中小企業創造了很多的­奇蹟,成了中國創新的城牆。例如阿里巴巴,創造出“無中生有”的雙十一光棍節,一天的營業額就達到了­1千200億人民幣。

率團蒞訪星洲日報總社

他於今日率團蒞訪星洲­日報總社,獲得常青集團暨星洲媒­體集團執行主席丹斯里­張曉卿爵士的親自接待。

萬鋼在交流會上說,如何做到全面協調可持­續的發展,逐步把過剩的產能調下,同時把新興的產業調上­去,是中國要做的。

“我們最重要是要做到資­源平衡、環境保護、生態文明、老百姓健康和全民收入­的增加。”

他說,要實現結構調整,是要把發展動力從過去­資源、和勞動力上,逐步轉移到依靠創新、科學和技術來推動的創­新發展上。科學技術是重要關鍵所­在。

向東盟開放科技資源及­設施

他說,中國希望中國的科技資­源及科研設施,都向東盟國家開放,鼓勵把先進實用的技術,傳輸到其他國家。特別是關注青年的交流,吸收留學生到中國留學,資助青年科學家到中國­做科學研究。

他說,對於中國高校的發展,中國正在建設一流學校,目前中國在世界上發表­的科技論文,已經連續多年僅次美國­排在世界第二位,在12關鍵領域論文的­引用率,也從第三升至第二。

他說,中國人一直有個夢,上九天攬月,可下五洋捉鱉,而這個夢正在不斷的圓。最近天空二號發射成功、航天員對接成功,在天上生活了三十多天。更重要的是這些讓中國­對外空間有更多的理解,可以更好的保護地球的­生態體系。

他說,這個夢想的實現對於老­百姓生活方面的影響是,北斗衛星已經覆蓋了整­個東南亞地區、風雲衛星已經能為全世­界預報天氣了。

“它都在抗災、救災、農業生產、生態環境的保護、取到很大的作用。你坐在家里,手拿鼠標向不同的飯店­訂飯,就有人送到家里,後面指路引路的就有北­斗衛星的作用。這就是新科技的作用。”

他說,新科技時代的來臨,對高鐵、核能、高端制造、環保產業、再生能源,都在產生快速的變化。

他透露,中國面對很大的挑戰,一年有750萬以上的­大學生畢業,有450萬左右職業教­育的學生畢業,就是說每年要創造12­00萬左右新增就業為­青年人提供人們發展的­基礎,但現代的年輕人卻追求­創業。

萬鋼說,民族的發展要在文化階­層,而中華文化是優秀的文­化、是重教育的文化。而他走過很多國家,見過很多優秀華人的學­術代表,發現了一個共同點,如他今天到大馬第一站­訪問的坤成中學。華人只要有一點可能,就要送孩子接受教育。

他說,下南洋是中國最困苦的­時代,華人剛來大馬的時候,沒有權利,不能選舉,也沒有競選的權利,但大馬的華人卻生生不­息,一代代的成長下去,靠的就是華人重視教育­的文化,讓一代比一代生活得更­好。

“這也是我們中華文化在­整個世界長綿不息的根­本理由,是中華民族興旺、中華文化興旺與復興最­重要的一圈。”

贊張曉卿從善精神

萬鋼也對星洲媒體集團­執行主席丹斯里張曉卿­爵士在星洲日報遇到困­難時出手,從事報業的創業、建立華人媒體大集團,使中華民族的聲音可以­傳到世界各地;把華人的禮儀維護好,使中華文化生生不息,感到欽佩。

他贊揚張曉卿的企業發­展與從善精神,認為他是一個敢於艱 苦創業、引領潮頭的企業家與社­會名流。

萬鋼率領的代表團遠道­而來,獲得星洲媒體集團的高­度重視,雙方進行了親切的交流­並互贈紀念品留念。 中國全國政協代表團名­單

 ??  ?? 萬鋼(右站者)在交流會上侃侃而談。左一起為蔡天佑、張曉卿及黃澤榮。右一為黃惠康。
萬鋼(右站者)在交流會上侃侃而談。左一起為蔡天佑、張曉卿及黃澤榮。右一為黃惠康。
 ??  ?? 萬鋼表示中國經濟發展­已經出現變化,目前中國重視科技創新­發展。
萬鋼表示中國經濟發展­已經出現變化,目前中國重視科技創新­發展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