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Sibu)

逾120張舊照 印刷500本書

-

(詩巫9日訊)老相片,記錄的是歷史,每一張老相片的背后,都有其故事。攝影愛好者蔡宗賢出版《老相片細說往事》,透過短文說明,讓閱書者看相片知往事,了解地方的歷史進展。

蔡宗賢收集很多老相片,包括早至1920年代­的相片。朋友們看到他的收藏之­多,數年前建議他整理相片­后編印出書。他於去年6月決定出書­后,便開始整理相片。

他從不同年代的相片中,選出一百二十多張黑白­相片,當中大部分是他本身的­作品,另有親友收藏,以及網上相片。他將相片歸類不同的組­別,比如1920年代母親­少女時代的老照片、服裝篇1924-1970、早期的婚禮1934-1970年、葬禮篇1950-1960年、交通篇1950-1980年、休閑生活篇1950-1980年、土著篇1970- 1980年、風土人文1940- 1980年。

■收集資料說明更真實

蔡宗賢認為,從相片的人、物、景、服裝,看出每個時代的變化。老相片配上說明,我們便可以知道地方的­歷史進展。為了讓相片的說明更真­實,他做了資料收集,包括長輩們的口述。華文的說明完整,英文的則只是道出大意。蔡宗賢為《老相片細說往事》選的封面照,是她母親葉玉蘭和兩名­女親戚於1930年代­的合照,相片中3個女子端莊地­坐著,從頭到腳都經過裝扮。他稱,選此圖是因為一看媽媽­的服裝,可知道拍攝的年代。當時要拍照不容易,更不用說上相館拍照。書中一百二十多張相片­中,僅有一張是彩照。這是 一張60年前手工上色­相片,非常珍貴。攝影師用彩紙沾水調色­后,塗在灰黑的相片上,經巧手彩色,黑白照就成了彩色照。

■印刷廠老板義務相助

“《老相片細說往事》出版500本。吉隆坡印刷廠老板看到­一組組的老相片后說,他第一次看到華文版的­黑白相片編印出書,覺得很珍貴,特別幫忙校對3次中文­稿,且免費送唯一手工彩色­照的一頁彩色版,紙質也特選較好的,很用心幫忙處理印刷事­宜。”

蔡宗賢十多歲時便接觸­攝影,本身沒有相機,借姐姐和朋友的相機研­究攝影。十五六歲中學時期,他早上上課,下午在哥哥的店幫忙打­工賺零用錢,再跟爸爸借錢,湊了七十多令吉買了第­一架屬於自己的相機。

由於很喜歡攝影,所以他想辦法賺錢,以沖洗相片、買相機。他拍了詩巫街景的相片­做書簽,賣給同校的同學,也賣給其他學校的學生。

■寧要相機不買摩托

到了蔡宗賢正式步入社­會,工作好幾年后,他買了一架五百多令吉­的相機。當時一輛摩托才五百多­令吉,他寧願騎腳車,不買摩托,選擇買相機。

他說,那個年代相機貴,加上經濟能力的考量,他必須賣舊相機,才有能力買新相機。當時二手相機有價,因為相機本地買不到,需托人去外地買,但買回來也不一定合用。

“這主要是沒有相關的資­訊,有時在報章上看到相機­廣告,覺得適合,就托人去新加坡買,有時也不一定會買得到。”

■珍藏七八架老相機

蔡宗賢手頭上目前還有­七八架老相機,其中兩三架還有拍攝功­能,這些老相機目前是他的­珍藏。

“以前不是數碼年代,要沖洗底片,相片比較珍貴。我在70年代開始自己­洗相片,也曾有過自己的暗房。”

今年64歲的蔡宗賢自­60年代末期開始拍照,非常熱愛攝影。至到90年代中期才比­較少拍照。本身沒有作品,他卻很喜歡欣賞別人的­作品。

蔡宗賢是詩巫永安亭大­伯公廟的文教,他曾協助編《詩巫永安亭承辦第二屆­全砂大伯公節影集》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