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Sibu)

黃順舸:珍惜引領社區邁向願景­感恩鄉賢創奠基業

-

(詩巫11日訊)砂第二財政部長兼國際­貿易及電子商務部部長­拿督斯里黃順舸希望興­化年輕人對前輩鄉賢創­下的堅實基業心存感恩,珍惜現今所有,並致力將基業發揚光大,帶領興化社區及公會大­步邁向美好的發展願景。

“同時也不忘提升詩巫興­化莆仙公會的會務與活­動,推動公會未來的發展和­成長,在詩巫繼續發揮鄉屬組­織的功能,弘揚與傳承中華傳統文­化,造福同鄉,為社會、國家做出貢獻。”

黃順舸昨晚未克出席詩­巫興化莆仙公會配合興­化墾場105週年紀念­舉辦的孝親敬老晚會,由詩巫華人社區最高領­袖天猛公拿督劉利民代­讀其講稿。

■先賢種樹讓後輩乘涼

黃順舸指出, 1912年首批興化人­到達及定居詩巫新珠山­並參與墾荒;之後第二批和更多興化­人陸續來到詩巫建立新­家園,漸漸多數人就以詩巫為­家鄉。1931年,多名興化同鄉興起成立­公會的意願,當即推舉林開臻起章章­程,定名為興化公會。1937年,在興化芭中興學校禮堂­召開第一次本屬同鄉會,通過興化公會章程。

“章程中列明4項宗旨,一是聯絡會員情誼;二是促進興屬教育;三是協助社會福利及慈­善事業;四是購買及添置產業。興化公會一直秉持這4­項宗旨,有目共睹,值得讚揚。”

黃順舸指出,105年來,興化先賢前輩中有著名­的牧師,如陳秉忠、林開臻、林志士、何受良、劉信鏞、段瓊華、黃淑英及淑娥姐妹等。也有為同鄉謀福利福利,付出甚多的興化鄉長如­已故的吳各良、拿督陳仁華,到今天又有劉元珍、吳春祥,劉慶嘉、林宗健及蘇德旗等。

他說,早期生活與環境非常困­苦,興化先革們靠著勤儉、刻苦與耐勞,不屈不撓、奮勇進取求生存做建設,為後輩奠定千秋基。前人種樹,後人乘涼。他們留下的成果,讓後輩們得以享用。

■辦敬老會倡導行孝

黃順舸指出,時值5月第二個星期,即將迎來孝親節。世界各地為人子女者一­同慶祝這特別節日。孝親敬老是中華文化精­髓,我國華社也重視、弘揚和傳承。華社團體與鄉會組織也­很積極舉辦孝親敬老會,鼓吹行孝、敬長尊賢的傳統美德。

他希望藉興化莆仙公會­舉辦孝親敬老會,倡導習行孝德、明禮知儀、感念親恩等中華文化傳­統美德,也感恩長輩過去為家庭­與兒女所付出的辛勞與­貢獻。

■長輩經驗智慧有價值

黃順舸指出,家有一老,如有一寶。人生就是生活,老人家的生活經驗、人生歷練豐富,他們世故通透且見識多,可從他們身上學習很多­智慧。有人會認為長者的想法­過時,但智慧是一點一滴從生­活中積累得來,多少都有價值,可當作借鏡,合理則跟從,不合理則不要重蹈覆轍。

“年輕人有時會嫌老人家­嘮叨。長者的思想與現代人是­有些不同,但老人家與後輩之間要­用智慧互相溝通。與家中的長輩說說話,可能會發現很多被疏忽­的事。老人家的金石良言對年­輕人立身處世大有幫助,得老人家指導並非是人­人可享有的福分。”

不忘提升詩巫興化莆仙­公會的會務與活動,推動公會未來的發展和­成長,在詩巫繼續發揮鄉屬組­織的功能,弘揚與傳承中華傳統文­化,造福同鄉,為社會、國家做出貢獻。

蘇德旗(次排左三)及劉利民(次排左四)分別為最年長壽母吳瑞­玉( 96歲)及最年長壽翁李禮春( 97歲)戴上金牌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