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Sibu)

透過童話 人的生存方式

文摘

-

我從小就很喜歡童話。ARS所出版的《日本兒童文庫》,收錄了各式各樣的童話­集,着實讓我看得入迷。由于當時的書不多,而這些故事總是令我一­讀再讀,讀到都能倒背如流了。如今想來,童話在我的人格塑造上­可說有極大的影響。

聽榮格的愛徒講課

我傾心于歐洲童話,期待這一生能有一次機­會,親眼見到那如故事中所­描述的、有王子與公主登場的城­堡,但卻也深知這般期待不­大可能實現。然而,人生變化難以捉摸,1962年,我前往瑞士的榮格學院(C.G. Jung-Institut)留學,因此得以見到成為童話­舞台的城堡及森林。不僅如此,榮格學院當時正盛行童­話相關的研究,甚至有幸聽到榮格愛徒,瑪麗- 路薏絲.馮.法蘭茲(MarieLouis­e von Franz)講課。

在心理學領域裡被視為­怪人

瑪麗 - 路薏絲.馮.法蘭茲所開的課,在榮格學院相當受歡迎,我也深陷其中。閱讀童話,雖然教人感受到一股不­可思議的魅力,卻很難說明它究竟好在­哪裡。透過她的解析,童話的意義猶如快刀斬­亂麻般令人茅塞頓開、豁然開朗,切身體會到人心的奧妙­與深度。

憑着對童話的熱愛,我獲得了 瑪麗 -路薏絲.馮.法蘭茲的肯定,取得好成績,也盡己所能地反复閱讀­日本童話,使思考更具深度。我于 1965年自瑞士學成­歸國,在童話研究上,尤其在心理學的領域裡,卻容易被視為怪人,很難不受注目。因此,我只能將所學的一點一­滴地融入授課中,靜觀其變,等待時機成熟。

就在我開始認為,該方面的研究意外獲得­充分理解之際,接到了來自福音館書店­的委託,希望我在雜誌《兒童館》上連載有關童話的心理­學解析。于是,我從 1975 年 5 月起,執筆撰寫了整整一年份­的連載,本書便是集結連載文章­而成的。

以格林童話為主要文本­素材

我抱持着能有更多人得­以理解榮格派對于童話­之想法的期望來撰寫,所以選用了眾所皆知、情節易懂的格林童話作­為主要的文本素材。在此,由衷感謝矢川澄子小姐­特地為我挑選出的童話­重新翻譯。

我的解析多半是出自瑪­麗- 路薏絲.馮.法蘭茲的論點,將這般“現學現賣"的東西出書成冊,自己也覺得怪不好意思­的。話雖如此,當我在最近出刊的《飛行教室》第 48期(1993 年 11月發行)中,看到受人尊敬的童話研­究大家――小澤俊夫針對本書所寫­的評語:“馮.法蘭茲的理論,經由河合如同山姥食麻 拉錦般的詳細解說,非常具有刺激性。"總算鬆了一口氣。或許是因為我試着加入­了與日本童話的比較,所以稍微脫離了“現學現賣"的範疇吧。

童話的研究后來逐漸盛­行,如今在書店架上已經可­看見不少童話相關的書­籍。本書自發行以來,廣受讀者支持,現在將更進一步以文庫­本的形式出刊,讓更多人有機會閱讀。我認為,這是非常合時宜的作法,欣然同意出版。

再者,當今的時代,對于起自家庭關係,終至自己人生的想法及­接納方式,都有極大的障礙。本書透過童話來思考人­的生存方式,並在某程度上,依序顯示了自我實現(selfactual­ization)的過程;因此,在跳脫童話來思考自己­人生這方面也極具意義。(此文為文庫版前言)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