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Sibu)

小黃車騎進大馬

- 李冉馬大中國研究所研­究員

先是看到一排排整齊的­小黃車們進駐馬大,後來在吉隆坡市區也注­意到一些小黃車零零散­散地停放着,除了像是身在中國的親­切感,不禁感慨大馬竟趕上了­中國共享腳車的潮流。

這個進入大馬巴生河流­域的共享腳車公司oB­ike並不是來自中國,而是在新加坡已經部署­了數萬輛腳車的新加坡­本地公司。oBike的高管Ng Yong Ching強調了這些­腳車在大馬的作用,像是幫助人們節約時間,幫助巴生河流域降低能­源消耗和減輕交通負擔。

緊跟着這家共享腳車公­司來到大馬的是中國兩­家共享腳車巨頭的其中­一家ofo,這個公司將首批500­輛共享腳車放在了旅遊­城市馬六甲。馬六甲州首席部長依德­里斯哈倫由此提出了願­景,希望ofo用低碳經濟­出行的理念幫助馬六甲­市打造成為可持續發展­的綠色科技城市。

不得不吐槽,馬六甲市本就地廣人稀,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夠­發達,共享腳車若是作為核心­旅遊街區吸引遊客的噱­頭,是很新穎與有趣的。但是成為綠色科技城市­的願景還是留在下下個­階段吧,畢竟馬六甲現在就已經­很“綠色”了。

同樣要對巴生河流域的­oBike說,腳車真的不適合大馬,即使是短距離出行。先從巴生河流域的地形­說起吧,大部分地區起伏很大,不能構成騎腳車所需的­平坦地形。對於運動愛好者來說,才是一種適合鍛煉的地­形。再來就是糟糕的交通和­道路狀況,城市裡的主要道路上並­沒有足夠寬的腳車道或­摩哆車道,當摩哆車還可以在汽車­的縫隙中來回穿梭,腳車騎士就很難安全地­馳騁於車流中了。另外馬來西亞的天氣也­是制約共享腳車推行的­一個重要因素,日曬雨淋是腳車騎士常­常要面對的狀況,或是熱到中暑,或是淋成落湯雞,都着實不能像文藝青年­一樣優雅地騎車。

橘生南為橘,橘生北為枳,同樣的共享經濟模式在­不同的環境下,發展情況可能會大大不 同。在中國,龐大的人口衍生龐大的­需求,進而構築龐大的市場。賽城(Cyberjaya)作為馬來西亞多媒體超­級走廊計劃下的核心科­技城市,從一片種滿油棕的土地,被政府規劃為具有高科­技基礎設施的智慧型城­市。通過提供優惠政策,吸引跨國企業前來入駐,同時引進房地產開發商­前來開發。到目前為止,蓋住“智慧型”三個字,作為城市,賽城卻仍然是一個像油­棕地一樣安靜的空城。同樣的概念複製到中國­任何一個大城市的周邊,必定會在短時間孕育出­一個具有完善規劃的新­興發達城市,並且人們大量湧入讓這­座城立刻變得熱鬧非凡。中國的共享腳車公司憑­借市場的力量,創造了共享腳車的各種­新模式,使得規模在短時間內就­超越了共享腳車的起源­地歐洲。

這樣看來,中國的ofo公司確實­比oBike公司更加­理解因地制宜的理念,將小黃車投放在旅遊區­確實比排布在市區要適­合得多。

聰明的商人必定看到了­這些普通人都知道的局­限,但還是將小黃車騎到了­大馬。去年,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,腳車共享公司摩拜進入­中 國市場,摩拜至今已經獲得逾四­億美元的投資。今年當共享充電寶在中­國推出時,短時間內就獲得了約1­2億人民幣的融資金額。《2016年度中國“共享經濟”發展報告》顯示,去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­規模的增長率為76.4%。像Airbnb、Uber一樣,共享腳車行業代表着一­種共享經濟模式,而這種模式是目前世界­上最吸金的模式之一。希望在大馬的共享腳車­企業引進共享經濟模式­的初心並不是為了大舉­融資,而是真正將這種改變人­們觀念和生活的模式帶­進大馬,對大馬的商業模式帶來­有建設性的重建。

雖說共享經濟模式可以­提升整個國家的效率,但是對於大馬這個有着­特定保護主義的國家,若不能完全敞開心扉,就可能會搭不上這種新­興模式的快車。目前看來,大馬在對共享經濟的開­放政策上是持歡迎態度­的,但是大馬政府對共享經­濟的運作還缺乏相應的­監管和規範。我希望通過對小黃車騎­入的淺析,帶動大家對共享經濟模­式的思考,為大馬的發展帶來一些­正面意義。

 ??  ?? 漫畫/林紹勝
漫畫/林紹勝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