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Sibu)

煙花中的煙花,荒謬中的荒謬

-

這 世界不絕的荒謬,成為世界災難源頭,卻是詩人源源不斷的創­作泉源。讀劉育龍的《希望之島》,可發現對這世界的荒謬,都是冷靜看待,詩歌語言大都是理性的,卻無損其詩性的構成。劉育龍是馬華詩人,他對這世界的歷史、現實和未來有所感觸,總能在詩歌中找到適合­的身分發聲。每首詩的敘述者不一定­相同,有時是從自己出發,有時候是別人,主要是為了主題去設想­出一種身分,以設想的身分去敘述,詩歌語言也因為敘述者­不同而隨之變化。本詩集是是詩人18 年(19972014年)創作的小結,顯示詩人多重的身分與­立場,有時是地球人,有時是馬來西亞人,有時純粹是詩人……詩人最能引起我國讀者­共鳴的身分是“馬來西亞人"。這國家層出不窮的荒誕­事件,讓多少人憤怒,作為詩人,劉育龍卻善於用反諷手­法來打破讀者的慣性思­考,明明現實裡“有天天更新的鬧劇和脫­口秀"“人心失重是非如河堤崩­塌"(第101頁)在困擾大眾,詩人卻特意以〈在我們的太平盛世〉 為題,舉重若輕。貪婪讓這國家失序,讓烏煙瘴氣彌漫這國土,詩人預測,〈在沒有我們的馬來西亞〉,“野草蔓藤/接管南北和東西大道的­所有收費站/大象和牛羊/以蹄聲 以嗥叫/繳交過路費"(第121頁)相信這首詩是從艾倫·韋斯曼的《沒有我們的世界》取得靈感,以獨特的視角探討我們­對這個國土的影響,引導我們在腦海中勾勒­一個沒有我們的馬來西­亞,“把光輝盡褪的黃金之國/還給垂死的馬來貘/枯萎的萊佛士花/還有蒼白的大漢山/哽咽的拉讓江"。真實和想像、虛構和意義的延伸,這些感知,構成了詩人對家國的總­體記憶和期許。跟一般歌功頌德的愛國­詩相比,這首視角獨特的愛國詩­更具震撼力,發人深省。詩人面對自己,面對世界,同時也面對詞語。一個個詞語,原本是單純的種子,劉育龍取用詞語,集結了多個歷史事故,在紙上播下那些字詞,長成詩人鮮明的思想火­花,盛開,如煙花中的煙花,表現了荒謬中的荒謬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