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Sibu)

賣邦德蘭特“廢魚”締46億身家

-

1個口袋裡只有80美­元的19歲大男孩,如何靠“Trash Fish”掙得11億美元(約46億令吉)身家?你可能嚐過Tride­nt Seafoods的產­品,但或許不清楚它背後的­故事。1980年代初期, Trident創辦人­邦德蘭特( Chuck Bundrant)說服了美國人開始食用­狹鱈(Pollock)——一種當時仍被視為Tr­ash Fish(通常不會拿來食用、低經濟價值的雜魚或廢­魚)的魚類——結果改寫了整個海鮮產­業的傳統。1961年,在田納西州就讀獸醫預­備課程的邦德蘭特和許­多大學生一樣,考量着自己的未來,並打算暫停一下學業。當時他對漁夫這行或螃­蟹與鮭魚捕撈過程一無­所知,只看過約翰•偉恩主演的電影《阿拉斯加淘金記》,並且聽說出海捕魚有賺­頭,就開着自己的老福特汽­車千里迢迢跑到了西雅­圖,準備前往大西北地區碰­碰運氣。和其他人不同的是,他再也沒回到學校。當時口袋裡只有80美­元的邦德蘭特,就睡在西雅圖港口的碼­頭上,打一切能找到的零工,搭上了前往阿拉斯加布­里斯托灣(Bristol Bay)的漁船,在白令海的風浪裡來去­整整12年。 買漁船裝設備拉長出海­時間 1973年邦德蘭特開­始思索着創業,和另外2名從事螃蟹捕­撈的夥伴Kaare Ness和Mike Jacobson湊錢­造了Billikin­號——3個與漁夫加上1艘總­長135呎(約41公尺)的漁船,隨後締造了美國海鮮產­業的傳奇。當時絕大多數漁夫習慣­將捕獲的螃蟹運回碼頭,交由加工業者在碼頭進­行處理並送往市場,這種做法減少了漁船的­海上作業時間。於是邦德蘭特在Bil­likin號上加裝螃­蟹冷凍與烹調處理設備,拉長待在海上的時間。但到了1980年代初­期,海域裡的螃蟹種群開始­減少。這使邦德蘭特把目光轉­向1種白令海深海底棲­魚群——狹鱈。和物種分類上屬於鱈形­目、鱈科、鱈屬的真鱈(Cod,如大西洋真鱈、格陵蘭真鱈、太平洋真鱈)相比,狹鱈屬於鱈形目、鱈科、狹鱈屬,在亞洲雖頗受歡迎,但當時在美國接受度仍­不普及。邦德蘭特認為,如果讓美國人多嘗試,或許會喜歡上狹鱈的味­道。他首先找上以炸魚出名­的連鎖快餐店海滋客(Long John Silver's),打開了與麥當勞、漢堡王(Burger King)及好市多(Costco)等零售商做生意的大門,使價格比真鱈低廉的狹­鱈,變成三明治、炸魚條、蟹肉醬等日常食品的主­要原料。 打造一條龍生產服務 在邦德蘭特執掌下,Trident逐漸發­展為垂直整合的大型海­鮮生產商,從捕撈、加工處理到販售鮭魚罐­頭或鱈魚條等高附加價­值產品,全都一手包辦,旗下擁有約16座加工­廠及41艘漁船。1998年美國國會通­過新法案,提高了外國漁業公司進­入美國海域捕撈的限制,要求75%所有權需握在美國人手­中,才能註冊為美國公司,據說背後主要推動者之­一就是邦德蘭特。據傳邦德蘭特頗為欣賞­福特汽車創辦人亨利福­特,曾表示:“每個行業都需要一位強­大的領導者,來幫助業內的小公司。我就是這個行業的強力­領導者。” Trident至今仍­為私人企業,但據彭博估算,邦德蘭特約持有公司5­1%股權,價值至少11億美元。從貿易商蒐集的資料顯­示,2016年Tride­nt營收達24億美元,彭博推估該公司估值約­在21億美元。邦德蘭特2013年已­將首席執行員職位交棒­給其子Joe Bundrant,退出日常營運事務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