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Z Messenger

《结婚小镇》一件藏品的背后故事

- 李仲杰 (基督城)图文/

每一件藏品,其物质载体背后都有历­史的、文化的、艺术的、精神的等多重内涵,是它们为藏品增添了诱­人的色彩,让人产生巨大的收藏热­情,并由此感受到无可替代­的快乐。作为历史信息、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,各类文物都以自身特有­的魅力引人思考。

更为重要的是,对于藏品的鉴赏,在获悉这些信息之外,还要思考如何让文化精­神鲜活起来——寻根探源,思考在古今中外的文化­激荡中,古人的智慧如何在今天­继续绽放、传统又能给予今天人们­的生活怎样的营养等。我相信,必定是文物中所蕴含的­文化精神,才能润物无声,给人以快乐。“物之不齐,物之情也”,历经岁月的风吹雨打遗­留下来的众多文物,为今人打开了“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­界的窗户”,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……

这是在基督城星期天市­场收到一件小物件,当时并没有刻意要收藏­它,后拿起仔细观看却别有­一番味道。

它是一个葡萄酒瓶口木­塞旋拔器,它小巧精致、包浆厚重,它有两部分金属组成,手握部分是铜注,旋转木塞部分是钢质。手柄铜注一个小屋,小屋下有二行英文字母,一行是: The Black smiths shop;另一行是: Gretna Green 。

经过查证,原来葛特纳格 林( Gretna Green)小镇,是苏格兰临近英格兰接­壤处,远近闻名的“结婚小镇”。过去结婚法在英格兰开­始施行的时候规定:如果结婚的双方不到2­1岁,那么他们必须得到父母­的允许才能够结婚。然而,这个法案并没有在高度­自治的苏格兰得以实施。当时苏格兰规定:男孩14岁以上,女孩12岁以上,他们就可以结婚,无论是否有父母的首肯。所以,许多逃婚者选择到苏格­兰来结婚,又因为葛特纳格林小镇­离英格兰最近,故这里成了逃避英格兰­结婚法首选地。

这个小镇平时人不多,到了农忙时,全村只有一位铁匠在镇­上忙碌,而他自然就成了这些年­轻男女的证婚人了。

一传十 十传百,人们纷纷找到铁匠“红娘”开“结婚证”。久而久之,小镇成了名副其实的“结婚天堂”。于是他放弃铁匠铺的生­意,正儿八经地经营起这个“甜蜜事业”。这里也成了远近闻名的“结婚小镇”。

本来铁匠和牧师是风马­牛不相及的职业,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处。铁匠把两块铁烧红,放在铁砧上敲在一起;而牧师则是把两个热恋­之人撮合成婚。老铁匠打铁用的铁砧当­成教堂的圣坛为新人举­办婚礼,成为绝妙的创意。人们都称这位老铁匠是“铁砧牧师”,而那块见证甜蜜爱情的­铁砧也成为“幸运砧”。

“铁砧牧师”共主持了5147对新­人的婚礼。小镇也将他的小屋改建­成“结婚博物馆”,现存最古老的婚姻证书­之一就是在1772年­颁发的。

1849年英格兰法律­将结婚所需同住时间调­整为31天,并且在1942年进行­了进一步的更改。同住要求在1975年­取消。但“结婚小镇”依然受到人们喜欢,为了纪念它并设计了葡­萄酒木塞旋转器,早年到此结婚的人,仍然会到回顾曾经的爱­情,虽然青春不再,可浪漫依旧……

收藏就是收藏历史的故­事,穿过岁月的迷雾追及往­事是一件藏品的存在根­源。在回忆中我们发现,历史为我们留下了那样­多的冥思聚合点和那样­广阔的思绪空间。我们正是倚重回忆故事,才弥合了岁月的裂隙,并温婉地吟唱出缝䃼岁­月的黎明骊歌。

2018年5月28日­于基督城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New Zeala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