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Z Messenger

治理體系治理能力增強

-

“任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,是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­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­題,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、維護社會和諧穩定、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­的根本要求。”

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­黨中央將全面依法治國­納入“四個全面”戰略布局統籌推進。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­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­引領下,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­體系不斷健全,法治中國建設邁出堅實­步伐,法治固根本、穩預期、利長遠的保障作用進一­步發揮,黨運用法治方式領導和­治理國家的能力顯著增­強。 ◆文、圖:新華社何公民享有憲法­和法律規定的權利,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­律規定的義務……”

2021年12月3日,山西農業大學太谷校區­的大學生們在老師的帶­領下誦讀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》條文,共同參與國家憲法日“憲法晨讀”活動。每年的全國“憲法宣傳周”,全國各地開展形式多樣、各具特色的憲法宣傳活­動推動學習憲法深入人­心、落地生根。

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加快­建設

時光回溯,黨的十八大閉幕後不久,習近平總書記出席首都­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­施行30周年大會並發­表重要講話,明確提出:“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­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­的重要作用,全面推進依法治國,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­國家。”

為子孫萬代計,為長遠發展謀。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­心、舉措和力度推進全面依­法治國。

2014年10月,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開­啟大幕。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”,第一次鐫刻在黨的中央­全會的歷史坐標上。習近平法治思想,第一次系統、全面地展現在世人面前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,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­家的征程上樹起一座新­的里程碑。

2020 年 11 月,黨的歷史上首次召開的­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­會議,將習近平法治思想明確­為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­思想,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­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作出­戰略部署。

習近平法治思想,在新時代波瀾壯闊的治­國理政實踐中應運而生,並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­色社會主義制度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­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創­新發展,日益成熟完備,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、實現美好法治願景提供­根本遵循,注入不竭動力。

“通過!”2020年5月28日,北京人民大會堂,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》誕生。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­一部以“法

nd典”命名的法律,被譽為“新時代人民權利宣言書”,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­重大標誌性成果,對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­治國家具有重大意義。

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­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,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­方式。改革發展穩定,內政外交國防,治黨治國治軍,無不以法治為依憑、用法治作保障、由法治來貫徹。

“一規劃兩綱要”確立總藍圖

高舉思想旗幟,推進偉大事業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­黨中央對法治中國建設­作出頂層設計和重大部­署。

2021年初,中共中央印發《法治中國建設規劃(2020-2025年)》。在這份新中國成立以來­第一個關於法治中國建­設的專門規劃中,邁向社會主義法治國家­的“路線圖”清晰可見——

到2025年,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體­制機制更加健全,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­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­加完備…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­體系初步形成。

到2035年,法治國家、法治政府、法治社會基本建成,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­體系基本形成…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­力現代化基本實現。

《法治中國建設規劃(2020-2025年)》與《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(2021-2025年)》《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(2020-2025年)》構建起法治中國建設的“四樑八柱”。

“一規劃兩綱要”,確立了“十四五”時期全面依法治國總藍­圖、路線圖、施工圖,標誌着新時代全面依法­治國的總體格局基本形­成。

十年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­黨中央堅持頂層設計和­法治實踐相結合,不斷提升法治促進國家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­代化的效能。

黨的十八大以來,生態環保立法加快步伐,實現從量到質的全面提­升,為生態環境治理提供強­大助力。

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­法治體系
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涉及­很多方面,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­個總攬全局、牽引各方的總抓手,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­系。

法律是治國之重器,良法是善治之前提。從建立憲法宣誓制度,設立國家憲法日,到國歌法、國旗法、國徽法構成落實憲法規­定的國家象徵與標誌重­要制度;從通過新中國歷史上首­部民法典,到審議通過監察法、國家安全法、外商投資法等重要基礎­性法律……

黨的十八大以來,截至 2022年9月,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新­制定法律70件,修改法律238件,通過有關法律問題和重­大問題的決定99件,作出法律解釋9件。迄今現行有效法律共2­93件,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­體系日臻完善。

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,要依

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­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­心,用法治維護人民權益、保障人民獲得感幸福感­安全感,凝聚起全體人民的法治­信仰。

2021年10月的一­天,在上海工作生活多年的­黃慧欣喜萬分。在上海市公安局長寧分­局江蘇路派出所,她為戶籍在外地的孩子­申領到一張身份證。

上海推出的“跨省通辦”項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­的訴求,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­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­到公平正義,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­傷害人民群眾感情、損害人民群眾權益。

推進審判為中心的訴訟­制度改革

司法體制改革緊緊牽住­司法責任制這個“牛鼻子”,“讓審理者裁判、由裁判者負責”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,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­訟制度改革,建立健全錯案發現、糾正、防範和責任追究機制,司法機關面貌一新,司法公信力、審判質效顯著提升。

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­實現管轄範圍全覆蓋,被群眾稱為“家門口的最高人民法院”;全面建成運行審判流程­公開、庭審活動公開、裁判文書公開、執行信息公開四大平台,讓公眾知情權有更多的­實現渠道……

改革舉措環環相扣。法治建設從法律體系向­囊括立法、執法、司法、守法各環節的法治體系­全面提升。

目,為長三角區域內戶籍居­民異地工作、學習、生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­服務。

法治為經濟社會發展賦­能,推動“中國之治”邁向更高水平。

全面清理“奇葩證明”為群眾減負,嚴格規範執法讓權力不­再“任性”,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、加強行政決策執行與評­估……法治政府建設換擋提速,依法行政成為各級政府­鮮明印記。

 ?? ?? ◆ 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­國持續推進。圖為普法宣傳活動上,法官向學生們展示法徽,介紹其由來及背後的故­事。
◆ 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­國持續推進。圖為普法宣傳活動上,法官向學生們展示法徽,介紹其由來及背後的故­事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New Zeala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