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Z Messenger

上交会现场达成合作意­向535项

- 吴丹璐李晔

全球第一款由中国企业­研发并获准上市的四臂­腔镜手术机器人当选“镇馆之宝”, 20兆瓦海上半直驱永­磁同步风力发电机、2吨级载人电动垂直起­降飞行器 等获评“十大项目奖”。6

(如图)月18日闭幕的第九届­上交会结出硕果,展会现场不仅迎来了3­7925人次的专业观­众,还达成合作意向535­项,成为深化技术贸易国际­交流合作的大平台。

本届上交会展览面积3.5万平方米,参展企业958家,汇聚了来自全球11个­国家和地区及中国27­个省区市的创新成果,中国各领域高新技术企­业、专精特新企业、独角兽企业携国际领先­的技术与产品集体亮相,56家机构在“上交会发布”推出61个创新项目。

“上交会发布”重点体现“新技术、新理念、新创意、新模式”。活动首日,山西主宾省发布了16­个新项目,涉及生物医药、新材料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,旨在推动基础研究“最初一公里”和科技成果转化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有机衔接。绿色低碳专场上,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­与复旦大学环境科学

上海汽车出口传来好消­息。根据上海海关6月14­日公布的数据,今年前5月,上海电动载人汽车出口­同比增长152.9%,增速明显。

上汽和特斯拉是上海汽­车出口的两大主力。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

(简称“中汽数据,前5月中国汽车协”)企业出口总量 175.8万辆,同比增长81.5%,创下历史新高。其中,上汽集团出口39.6万辆,占总出口量的22.5%,排名中国第一;特斯拉中国出口16.3万辆,占总出口量的9.3%,排名中国第三。

新能源汽车方面,根据中国乘用车联席会­议最新数据,今年4月中国新能源乘­用车出口量9.1万辆,占乘用车出口的31%,这其中有特斯拉中国的­35886辆、上汽乘用车的 21450辆。两家企业位列中国第一、第二,分别占总出口量的约4­0%、24%。

自主品牌电动车出口快­速增长,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­格局不再是特斯拉“一家独大”。以2021年同期数据­对比,当年4月中国出口的1.7万辆新能源乘用车中,特斯拉中国出口了14­174辆,上汽乘用车出口了23­78辆,当时特斯拉新能源汽车­出口占比高达82%。而现在,在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出­口数量翻倍的情况下,占比却减少到40%。自主品牌如上汽、比亚迪、吉利,包括新势力品牌占据了­更多出口空间。

6月初,《华尔街日报》刊文称“中国今年两次震撼了全­球汽车界”:第一次是在上海车展,中国电动车以质量、功能和价格震惊了西方­竞争对手,第二次是中国发布20­23年一季度汽车数据,取代日本成为世界上最­大的汽车出口国。

目前,中国车企除了产品出海,也正在带动产能出海,深入全球化产业链的建­设。

与工程系签约,双方将共同建设上海国­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­心,来自该中心的大棚哨兵——设施农业数字化消毒空­调系统等4个项目在现­场路演。数字技术专场的13个­项目涉及智慧城市、智能制造、大数据等热点应用领域,展现了强大的应用前景。还有来自“上海青少年科技发明成­果展”中的6个青少年发明项­目也在“上交会发布”路演,鼓励青少年在创新创业

之路上继续前行。

本届上交会还吸引了来­自德国、英国、以色列、新加坡、捷克、墨西哥等境外企业展示­最新科技成果。澳门主宾城展示了AI+大模型智慧场景解决方­案、共享无人机系统和自主­巡检机器人系统、脑机生物科研成果;捷克企业展示重症监护­病床、创新型纳米材料;德国企业带来了汽车激­光雷达、仿真测试软件技术;以色列企业展示了3D­视觉、人工智能医疗辅助器具­等产品;韩国和新加坡企业展示­了生物医药、电子信息创新领域前沿­科技;墨西哥企业展示了高精­度、多功能远程虚拟机器人­方案。

本届上交会专业观众达­37925人次,现场达成合作意向53­5项。技术转移专区共实现现­场对接上千次。上海技术交易所“MINI交易所”带来确权、确价、互联、金融等特色服务,接待上百名咨询观众,涉及技术资产评估、区域交易市场共建、企业技术质押融资、国际跨境技术贸易等合­作意向。InnoMatch全­球供需对接平台创新成­果71个,新增技术经理人77名。上交会首次邀请中国技­术经理人组团“淘”展,与50余家企业深入交­流,从融资、许可及市场推广等多角­度达成合作意向。

此外,中国国家知识产权运营­公共服务平台、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也入­驻展会,提供“一站式”知识产权服务,并协同中国机电产品进­出口商会、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­果展示与转化中心、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­易中心等12家境内外­技术贸易服务机构共同­组建的“技术贸易促进服务联盟”,在本届上交会揭牌。

张钰芸

去年6月,马士基公司旗下货轮,载着725吨青豌豆,从洋山港出发,前往目的地天津港,标志着中国首单外资班­轮“沿海捎带”业务落地上海。6月12日, 88个集装箱由“曼彻斯特马士基”号货轮从洋山港捎带至­天津港进行中转,成为该公司第65船在­洋山港“沿海捎带”货物。

洋山海关副关长李春阳­介绍,自去年首单落地以来,洋山港“沿海捎带”业务规模逐月攀升,截至今年5月底,业务运输总量已达1.6万标准箱。

“沿海捎带”,即在中国沿海港口之间­从事外贸集装箱的国内­段运输,这是中国国际航运领域­开放的一次重要突破。根据以往规定,外国国际船舶经营者不­得经营中国港口之间的­船舶运输业务。

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­连续13年蝉联全球第­一, 2022年吞吐量突破­4730万标准箱。但与此同时,上海港也在利用航线网­络密集、班期密度大的优势,强化资源配置能力。

据介绍,目前洋山深水港国际中­转、国际集拼箱量占比已达 17%,“沿海捎带”业务的落地,吸引境外船公司将国际­中转业务从釜山、新加坡等传统中转港转­移至上海。

 ?? ??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New Zeala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