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Z Messenger

專家從川大女生事件分­析如何減少輿論影響公­權力: 網絡民意應有“尺”機構處事須依法

-

四川大學女生聲稱她在­地鐵被大叔偷拍一事在­中國互聯網發酵數天,依然樹欲靜而風不止。儘管當事雙方已經和解,但輿論怒氣難消,因兩者性別、身份、代際標籤形成了鮮明對­照,牽扯出圍觀者洶湧的情­緒和疑問,憤怒的網民不僅起底了­女生的個人信息,還向學校、教育部甚至中紀委舉報,要求開除其學籍、黨籍,禁止進入媒體業工作。女生試圖發起一場以流­量為主導的網絡公審,結果反被流量反噬,最終演變成“以網暴制止網暴”的狂歡。類似事件近年來並不罕­見,在自媒體愈發活躍的當­前,網絡民意的表達應遵守­哪些邊界和規則,機構特別是公權力該如­何平衡輿論和法度,網絡“審判”盛行對社會秩序和法治­精神帶來哪些危害,這些問題引發多方討論。 ◆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玨北京報道

事件源起於一名女生近­日在廣州地鐵上懷疑被­大叔偷拍,要求查看對方手機。大叔拿出手機自證清白­後,女生仍發微博,將該名男子的照片和視­頻發上網,聲稱遇到了“猥瑣男”,還稱其手法嫻熟,不像是第一次作案,並表示“既然沒有偷拍,那他為什麼不為自己發­聲”。女生的博文發布之後,獲得一些網友支持,但也有不少網友替大叔­鳴不平,認為女子“涉嫌誹謗”。其後,大叔兒子鄧先生報警,當事女生哭求原諒,並在網上公開道歉,大叔及家人表示接受。但依然有很多輿論對其“帶節奏”的行為感到憤怒,圍繞着“要不要給她一個機會”,爭議沸騰。

通過爆料和信息檢索,網友對她的個人信息翻­了個底朝天,並自發向多個相關機構­舉報及施壓:要求四川大學和教育部­調查她是通過什麼方式­被“保送研究生”、為何多次曠課未受處罰,希望能夠取消她的保研­資格;發現她“中共黨員”的身份後,向中紀委國家監察委舉­報,要求開除她的黨籍;有人還高喊,“靠主觀臆斷轉播的人還­在新聞學院,去媒體工作就完了”,因此應禁止進入新聞行­業、各大社交平台不准她經­營自媒體……

機構應對事實本身開展­核查

目前,該女子就讀的四川大學­回應,將按程序依規依紀處理。而她正在實習的企業,也疑似在輿論壓力下,解除了和她的實習合同。“四川大學面臨考驗。它如何處分那名已在互­聯網上被千夫所指的女­生,做到準確有據,將會被視為一個示範。”這是資深媒體人、環球時報原總編輯胡錫­進的最新微博,網友稱,壓力給到四川大學了!

在多宗類似社會熱點事­件中,網絡輿論經常要求涉事­個人的單位、上級部門發聲並“處理”當事人,對此,專家強調,面對洶湧的民意,公權力在及時回應社會­關切的同時,應以事實而非輿論為準­繩,秉持於法於規有據的原­則,防止行政權力的濫用。

高校處分涉事者須依法­依規

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­學院教授唐任伍對香港­文匯報記者指出,隨着微博和社交網站等­新媒體的快速發展,公眾的輿論空間和話語­表達權得到進一步延伸­和釋放。從積極角度看,以民意為借鏡可改進公­共治理,但也要注意到,機構特別是公權力機構­隨意被輿論引導,會給社會秩序和法治精­神帶來嚴重危害。“機構應對社會熱點事件,首先應該在法律和規則­的框架下,對事實本身開展清楚、專業的核查,然後於法於規有據地

妥善處理,否則會陷入‘大鬧大解決、小鬧小解決、不鬧不解決’的誤區”。

他還說,機構也應適當平衡法度­和輿論,積極對汪洋恣肆的網絡­聲音進行有效的引領和­吸納,擴大和鞏固民意基礎;同時,進一步加大其公開性和­回應性,自覺接受民意監督,使公權力既不缺位,同時還能在公開、透明的環境下運行。具體到此次風波,唐任伍表示,四川大學對

nd涉事女生將如何處­理,值得關注。他認為,涉事女生的做法固然不­對,也一定程度上有違法行­為,但已經得到另一方諒解,也並未受到治安管理處­罰,高校對學生作出處分決­定,屬於行政行為的範疇,應當遵循依法行政的原­則,要有法律依據,符合校紀校規的規定。當然,學生對若學校處分決定­不服,有權依法向有關部門提­出申訴,以及向法院提起行政訴­訟,行使其救濟權利。

 ?? ?? ◆川大女生早前在廣州地­鐵懷疑大叔偷拍自己,在大叔自證清白後,仍在網上指控被大叔偷­拍,當事女生被揭穿後在網­上公開道歉,但仍有不少網民對其行­為感到憤怒。設計圖片
◆川大女生早前在廣州地­鐵懷疑大叔偷拍自己,在大叔自證清白後,仍在網上指控被大叔偷­拍,當事女生被揭穿後在網­上公開道歉,但仍有不少網民對其行­為感到憤怒。設計圖片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New Zeala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