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Z Messenger

身體有兩個止瀉穴

-

腹瀉又稱“泄瀉”,中醫認為泄瀉的根源在­於脾、胃。胃喜濕潤但討厭過分水­濕,胃氣以降為和。脾喜乾燥而厭惡潮濕,脾以昇為順。脾胃的受納運轉、昇降功能協調,則消化吸收和排泄正常。

北京《生命時報》報導,針對內傷飲食、外受寒濕以致傳導功能­失調;或因夏季飲食不當,如吃得太多、太油,或突受涼熱刺激等,引起脾胃功能異常;及脾腎不足、運化失常造成的腹瀉, 可嘗試按揉你身體裡自­有的、可以替代藥物的兩個穴­位。

尺澤穴是手太陰肺經的­合穴,《難經》說:“合主逆氣而瀉。”古人認為大腸小腸皆屬­於胃,胃氣以降為順,當外邪導致肺氣不宣、胃氣不降時,易發洩瀉。臨床證明,尺澤處放血可有效治療­嘔吐、泄瀉。放血可用采血針點刺尺­澤穴3 至 5下,稍用力擠出5 至 8滴血。注意保持針具衛生以防­感染。

另一個穴位是神闕穴。臍腹 屬脾,艾灸神闕可治療脾陽不­振引起的腹瀉、四肢發涼等。可隔薑灸,即在臍上加約一釐米厚、硬幣大小的生薑片(用針紮若干 針眼,以助熱力滲透),艾絨放 在薑上,點燃施灸,可借助生薑溫中散寒入­脾胃的特性,加強溫補脾陽的作用。

另外,如遇脾腎陽虛的五更瀉(每日清晨定時腹瀉),則可在臍中撒滿粗鹽粒,稱為隔鹽灸,因為鹹味入腎,可以借鹽性加強溫補腎­陽的功效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New Zeala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