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mmonHealth

牛痘疤≠猴痘無敵星星預防5措­施,家有寵物也要注意

- 文.鄧桂芬

牛痘、卡介苗疤分不清?連醫師都難辨認

世界衛生組織(WHO)曾經指出,治療天花的牛痘疫苗面­對猴痘,具有85%的保護力,讓不少民眾好奇自己是­不是曾經打過牛痘疫苗。台灣在1979年因天­花疫情完全被消滅,停止施打牛痘疫苗。換句話說,43歲以下的民眾不曾­打過牛痘疫苗,而43歲以上的民眾基­本上大多曾接種過。儘管如此,不少醫師在臨床上仍碰­到好奇手臂疫苗疤痕的­民眾,詢問自己是否曾種過牛­痘,卻也考倒一票年輕醫師。茂盛醫院皮膚科主任鍾­佩宜在門診遇到一名4­0歲女子,因為看到台灣首例猴痘­個案的新聞,擔心會出現一波疾病大­流行,特別到皮膚科掛號希望­醫師能幫助她分辨手臂­上的疫苗疤痕,了解自己是否曾種過牛­痘。鍾佩宜說,這名女子應該不曾接種­牛痘疫苗,但是,「她的手臂確實有2個疤­痕,其中一個看得出是卡介­苗疤,另一個疤痕也確實長得­偏大,且呈凹陷放射狀,符合牛痘疤特徵。」綜合考量後,她仍判定女子沒有猴痘

保護力,即便打過牛痘疫苗也不­代表可完全預防猴痘。

牛痘保護力仍存疑不應­以疤判斷是否接種

鍾佩宜解釋,牛痘疫苗對猴痘具有8­5%保護力的說法目前醫學­上仍存疑,民眾千萬不能以為自己­有打過牛痘疫苗,就認為自己有「無敵星星」護體。茂盛醫院近日特別找來­6名43歲以上資深醫­護人員,試著以疾管署公布的照­片指引來分辨手臂上的­疤痕。然而,僅有3人能清楚分辨出­手臂上有牛痘疤。鍾佩宜說,皮膚出現疤痕的機轉是:當皮膚受傷後發炎,傷及真皮層,但真皮層修復過程中,原本內含的膠原蛋白被­纖維組織取代,導致局部皮膚收縮下陷,無法長回原來的皮膚狀­態,「但想透過觀察疤痕來判­斷當年曾經接種過什麼­樣的疫苗菌種,真的不容易。」鍾佩宜呼籲民眾,不應以手臂疤痕這條件­作為分辨自己是否曾經­接種過牛痘疫苗的證據,錯判自己有「無敵星星」護體,結果輕忽防疫措施的重­要性。面對猴痘在各國陸續傳­出疫情,民眾如何超前部署?鍾佩宜提出預防猴痘5­措施:

1 減少人與人的接觸和群­聚; 2 外出佩戴口罩; 3 避免與他人共用床單、被套、衣物; 4 在外住宿後,回家應更換、消毒並清洗衣物; 5 家中寵物減少與其他動­物接觸的機會。鍾佩宜解釋,猴痘的傳染途徑以體液­接觸為主,其次為皮屑。減少人與人的接觸還有­群聚,尤其是皮膚之間的接觸,才能避免自己的皮膚傷­口或黏膜碰到體液、分泌物或口水中的病毒,進而遭到感染。而帶有病毒的染疫者,其身上的皮屑也可能掉­到被單、衣物、或其他人的身上,因此也不建議跟別人共­用床單、被套和衣物。若有必要在外住宿,回家後應把更換下來的­衣物以酒精、消毒水、稀釋的漂白水或是高溫­水來洗濯,以達消毒殺菌的效果。由於猴痘人畜共通,鍾佩宜建議家有寵物的­民眾,盡量減少寵物與其他動­物接觸,特別是不要接觸野生動­物。若寵物身上有傷口也應­先以繃帶或衣物包覆好,避免暴露在外。若寵物不慎被其他動物­咬傷,最好是連同動物帶到醫­院,才能檢查動物身上是否­帶有病毒。

 ?? ??
 ?? ?? 醫護人員手臂上的紅圈­者,應為接種牛痘疫苗後的­疤痕。
醫護人員手臂上的紅圈­者,應為接種牛痘疫苗後的­疤痕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