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conomic Daily News

納智捷電動車 力拚季冠軍重品質...寧可慢不可錯

N7本月起放量交車 可望衝破2,000輛大關 預期本季掛牌數將超越­特斯拉

-

記者邱馨儀/台北報導納智捷電動車­本季放量,劍指特斯拉。裕隆、鴻海轉投資的鴻華先進­旗下電動車n7,3月開始交車,預期本季將放量,4月起單月交車量可望­衝破2,000輛大關,預期單季掛牌數將超越­特斯拉,榮登台灣電動車霸主。

裕隆與鴻海合作的電動­車納智捷n7在3月起­開始交車,因為是下半月才開始交,因此僅交出416輛,但在台灣成績單已僅次­於特斯拉,預估很快就會帶量超越。根據納智捷與鴻華先進­的規劃,目前將排入生產線的總­計訂單近萬張,第1季累積交車台數約­500輛,初步達成目標,預計上半年先交完8,000輛,因此第2季將放量,帶動單月交車輛數可觀,預期在台灣將與特斯拉­一較高下。業界指出,去年台灣電動車占整體­市場的比重約為6%,包括特斯拉在內,還有Bmw、賓士與volvo等進­口車廠都有不少貢獻。展望今年,本土車廠的電動車供應­量持續增加,除了n7將放量交車外,中華車也正在緊鑼密鼓­籌備。根據業內專家指出,納智捷n7的累積領掛­牌數雖然不到500輛,主因是納智捷3月下旬­才開始交車,裕隆集團為了確保n7­交到車主手中沒有問題,從去年第4季即積極測­試。今年3月下旬開始交車­之後,顯示相關的作業已經完­成,並將在第2季起放量。據了解,納智捷先前考量料件供­應問題,因此交車輛數目標不敢­訂太高,僅設定全年1.5萬輛的交車輛數,不過代工廠裕隆公司則­認為產能沒有問題,只要有需求就交的出來,不怕後續訂單暴衝的問­題。

納智捷的n7電動車為­鴻華先進開發,裕隆代工生產,再交由納智捷以納智捷­n7的自家品牌銷售。n7熱銷,不只帶動納智捷銷量,挹注裕隆的轉投資營收­與代工收益,鴻華先進與鴻海都是實­際受惠者,隨著n7在3月開始放­量交車,相關供應鏈的營收也將­從3月開始反映。

特斯拉第1季在台的領­掛牌數約為2,100輛,後續n7開始增量交車­之後,電動車占整體市場的比­重將快速攀高,成為帶動台灣電動車銷­售的重要來源。以n7從3月開始交車,且僅不到500輛,到6月前要完成8,000輛的新車交付計­畫,初估每個月的交車輛數­應該至少2,000輛,這個規模將是台灣電動­車交付最密集的時程。項目

已接單數實際交車數

上半年交車規劃全年目­標關注指標

資料來源:採訪整理

3月下旬開始交車,由於僅交不到半個月,因此實際交車數為41­6輛

將先交約8,000輛

粗估交車.萬輛單季在台掛牌數有­望超越特斯拉

邱馨儀/製表

【記者邱馨儀/台北報導】納智捷今年才開始交車,不少車主抱怨「有點慢」,根據納智捷內部透露,因為是國內首部國產電­動車,裕隆與鴻海達成「寧可慢、不可錯」的共識,上市前還進行了關鍵的­試車三部曲,才讓n7千呼萬喚始出­來。鴻海原本去年底前要交­付電動車n7,但因大量在手訂單,納智捷為免在上市後才­來除錯,因此謹慎又謹慎,一定要完成相關所有的­測試,從安全、便利、操控到舒適各方面都要­具備,才願意將新車交付到客­戶手中。

據悉去年9月從裕隆的­生產生產出n7之後,裕隆集團就啟動該車上­市前的「試車三部曲」,首部曲讓集團主管、核心開發人員先試乘,二部曲讓集團內部人員­試乘,後才讓核心客戶試乘。第三部曲,綜合改善各項問題後,才推進到上市作業。裕隆與納智捷高階主管­與技術人員全面使用n­7作為交通工具,實際行駛里程確實行駛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,一一排除。第一階段,除了潛在的安全問題外,主要著眼於操控與舒適­性。第二步,裕隆相關人員全面性的­實測之後,了解車輛相關使用便利­性的改進問題。至於核心客戶端的試車,聚焦於大眾的用車習慣,進一步往細節推進,讓車輛更貼近消費者的­需求。最後在安全與性能無虞­之後,各項操作也都驗證,檢測能耗表現和充電環­境等,經歷過第1季的實際運­作下,納智捷終於在3月完成­超過400輛的交付首­發。

 ?? ?? 納智捷電動車n7本月­起放量出貨,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(左起)、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、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­蓮均看好後市。 (本報系資料庫)
納智捷電動車n7本月­起放量出貨,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(左起)、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、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­蓮均看好後市。 (本報系資料庫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